作为乡村旅游发源地的成都将加快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并印发了《关于加快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实施意见》。5年内,将力争实现全市乡村旅游项目及配套设施各项投入达50亿元,乡村旅游总收入超500亿元,接待总人次达1.2亿。(农民日报3月21日) 随着新农村的快速发展,乡村游随之火热,并逐步成为时尚,也让村民分享到了旅游经济的“红利”。当然,乡村游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游客任性采摘花朵、乱扔垃圾、污染河水、踩踏果实……让乡村和村民很“受伤”,破坏了乡村美景,影响了旅游文明。 乡村游的不文明行为,原因主要归结几方面:道德修养不足;公民素质低下;自律意识松弛;法制观念不健全;旅游管理不完善;社会宣传缺乏力度。这其中包含了部门、景点和游客等多方面的因素。可见,要让乡村游变成“文明游”,既要部门主动作为,也要游客充分自觉,更要景点有所行动,不能光顾收益忘记文明监督和引导。笔者认为,不妨采用“讲故事”的形式,经常提醒游客勿忘文明,让文明入耳、入眼、入心,让乡村游与文明同行,成为最美风景。 善用大喇叭,讲好文明小故事,让文明“入耳”。乡村大喇叭,具有传播快、范围广等特点,是乡村游一种很好的沟通互动和宣传方式。不妨借助大喇叭,给游客们讲讲文明小故事,或进行一些文明小标语的宣传。当然,这些小故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要聚焦乡村游的不文明行为,比方说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糟蹋庄稼等等,选择一些相应的小故事和标语,甚至是景点游客的文明行为,进行不定期广播,时刻提醒游客,潜移默化游客的心理和行为习惯,杜绝因一不小心而出现的不文明行为。 巧用大屏幕,播放文明真故事,让文明“入眼”。以往,乡村的布告栏是传达一些乡规民约、政策要求的好地方,也是宣传一些好人好事的好场所。如今,随着乡村游的火热,除了布告栏外,很多乡村的宣传载体也转型升级,变成了电子屏幕,作为一个宣传当地乡村旅游优势元素的进出口,建起了会说话的宣传栏。不妨借助这一平台和载体,除了宣传一些文明标语、公益广告外,再增加一些即时的文明行为展播,讲述一些正在游玩的文明游客的文明故事,对他们进行即时的点赞和表扬,让游客的文明行为得到放大,从而起到引导和引领其他游客的作用。 会用好制度,引出文明好故事,让文明“入心”。奖励是舒心良药。要让游客改变一些不文明的习惯,还得有点“甜头”。比方说,针对乱丢垃圾现象,除了一些罚款之类的措施,制定相关的文明奖励措施,采取“以垃圾换优惠、以文明换实惠”(门票打折、赠送门票)的方式,引导游客自觉收集垃圾,做到旅游文明“从我做起”。并通过大喇叭、电子屏幕等方式,公开对受奖励的游客进行公布,以此增强了游客的文明意识,游客会乐意将手中的垃圾“兑换”优惠,自然减少了度假区“善后”的压力。 乡村游,入眼的是风景,入心的应当是文明;乡村游,最美风景在心更在行。让好故事在心,用好故事促行,时常提醒游客与文明同行,乡村游便能成为最美的风景。(李荣灿) |
相关阅读:
- [ 03-29]莆田湄洲湾北岸:文明交通,小志愿者在行动
- [ 03-29]文明观鸟留住鸟语花香
- [ 03-29]礼遇好人是文明社会应有的姿态
- [ 03-29]“不文明无共享”应成时代共识
- [ 03-29]让城市文明绽放常态之美
- [ 03-29]旅游文明共治才能共赢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