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文明网> 聚焦要闻 > 正文

集美区加快筑巢引凤 打造“双创”热土

2017-04-11 11:39:43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原标题:加快筑巢引凤 打造“双创”热土

集美区大力实施人才安居保障工程,推动“人才强区”试点工作,建设区域人才高地

集美新城。(记者 王火炎 摄)

软件园三期。

厦门日报讯(记者 应洁)有专门的物业“管家”,家具、电器、wifi等设施一应俱全,窗外就是园博苑和杏林湾的无敌美景,楼下就有咖啡厅、电影院和公共自行车……配备如此“高大上”的公寓,只要是来集美创业、就业的人才,就可申请入住,符合条件的还有可能享受住房补助或减免租金。

近年来,为加快吸引集聚各类人才落户创新创业,集美区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升级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保障工作,大力实施“多层次住房保障、全覆盖货币补助、科学化运作管理”三管齐下的人才安居保障工程,着力解决领军型人才、高层次人才、产业紧缺人才、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才的住房保障问题,助力人文集美发展战略,推动福建省“人才强区”试点工作深入实施,努力打造区域人才高地。

截至目前,集美区已累计投入近10亿元,建成人才住房1555套,现已入住905套1800多人次,计划到今年底可建成人才住房4600套,总建筑面积将达到31.2万平方米,切实解决人才发展的住房问题。

【案例1】

高标准建设

打造安居乐业舒适家园

“我们前年就住进人才公寓了,这里环境非常好,租金也比市场价便宜,上班还特别近,坐公交或者骑10分钟自行车就到了,方便又环保。”赵计智是软件园三期一家IT企业的创业者,两年多前,他所在的公司搬来集美,落户在软三,赵先生和另外8个员工就住进了位于杏林湾营运中心5号楼的人才公寓。

为了让来自海内外的各类人才能在集美有一个温馨舒适的“家”,相关部门使出了“洪荒之力”。在集美,建立起了“层次分明、配套完善、覆盖广泛”的人才住房建设保障体系,自主投建高、中、低三档人才公寓,让人才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主灵活选租。

位于集美新城核心地段的集美区人力资源大厦,经改造后建成162套40-70平方米酒店式公寓,在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划拨4号、5号楼,建成866套38-83 平方米高档精装修、全配套的人才公寓,供引进的境外和台湾人才、园区白领及创客入住。软件园三期建成首栋527套简装公寓,供入园企业人才和员工入住。

截至3月份,集美新城片区已吸引入驻办公的企业逾680家,员工逾1.1万人,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中。在积极盘活现有存量的同时,集美区同步扩大规划增量保障人才安居,在新城核心地段将投资约15.4亿元,加快新建人才住房3045套,逐步形成商务型、酒店式、普通型为一体,选择多样、配套完善、价格实惠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满足人才落户发展需求。

【案例2】

大手笔补贴

解除人才落户后顾之忧

鸡年新春,集美区给企业人才发了一个大大的“红包”——出台《集美区企业人才房租补贴办法》,对税收归属集美区的规模以上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进行房租补贴,最高每人每月2000元。

“应届生刚招进来,马上买房子有一定困难。有了这个政策,未来他们买房子的基础会打得更稳。”朗美(厦门)健身器材有限公司行政中心总监缪瑞华认为,企业人才房租补贴政策,不仅切实帮助了职工,对企业而言,也有利于稳定工程师队伍。“人才公寓很适合我们创客团队里刚大学毕业的‘小白领’,租金不高,符合条件的还能获得政府补助。”落户集美区的阿里云创客+陈琛总经理说,他们已有8 个创客团队20 人次入住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4号、5 号楼人才房,“集美区自主投建的各式人才住房给我们创客团队提供了良好的安居热土,我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主灵活选租,这大大解决了众创空间创客的后顾之忧。”立足“4+X”产业体系,集美区正不断加大聚才引才力度。结合“人才强区”试点工作,实施“聚贤集美”人才计划,出台“一揽子”子计划,针对高层次人才、众创空间创客、外专人才等不同类别人才,由相应主管部门按照人才住房补助政策,予以兑现住房补助或减免租金。补贴标准可谓是“大手笔”。例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重点产业企业人才,可享受3000元/月租房补贴,重点产业企业人才还可一次性享受购房补贴25万元。众创空间大陆创客、大陆以外创客可分别享受600元/月、1000元/月租房补贴,创业大学生可享受1500元/月租房补贴。目前,集美区已先后兑现各类住房补贴近800万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