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情景剧 垃圾分类进社区 让孩子影响家庭 小朋友拎着一大袋垃圾,分别投入路边蓝、黄、绿、红四色垃圾桶,却被垃圾桶“吐”出来。正当他百思不得其解之际,四位扮演垃圾桶的同学道出了真相,不同垃圾桶各有分工——“垃圾要分类投放”。 以此为脚本的情景剧,在乐海小学、海上五月花幼儿园上演。与垃圾分类相关的顺口溜、儿歌、健美操等也成为学生们喜爱的休闲活动。小朋友们不但在学校里宣传垃圾分类,更把舞台搬进社区,将垃圾分类知识声情并茂地传递给居民。 不仅如此,集美的多所中小学、幼儿园还定期召开家校会议,家校双方讨论垃圾分类的实践情况,如果遇到问题,就共同商榷解决。这相当于,学校给家长布置了“作业”,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做垃圾分类。 通过“小手拉大手”,以各试点学校为中心,垃圾分类的理念辐射至千家万户,无形中影响了两代甚至三代人的生活习惯。 “孩子都在做垃圾分类,我们大人更应该做到。”乐海小学一名一年级学生的家长薄铁丹告诉记者,以前,他对垃圾分类一无所知,自从女儿把环保作业带回家,他就开始跟着做垃圾分类,还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并与小区的其他居民一起开展垃圾分类活动。 一款游戏 分年龄分区域 采取差异化教学 最近,海上五月花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迷上了一款电子游戏——“垃圾分类小能手”。孩子们在每班一台的一体机上操作,练习把各类垃圾投放到四色垃圾桶里。如果投放正确,机器就会给予褒奖:“你好棒!”若投错了,机器则会提示:“不是放在这里面,再试一次!” 这是该幼儿园的教师自主设计的一款益智游戏。科学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的记忆具有直观形象性和无意性的特点,这款游戏正是基于此理论,通过小朋友与软件程序的“互动”,在循循善诱中,强化小朋友对垃圾分类的认知。 在校园垃圾分类工作上,集美区提倡“因材施教”。对幼儿园小朋友,突出直观的图像记忆训练;对中小学学生,可适当增加垃圾分类的作业难度。此外,根据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学生的生活差异,设置差异化的行动指南。比如,如果将来“垃圾分类5+1行动”手册要推广到其他学校,那么在农村学校,“提倡自带水杯水壶”就会替换为其他内容,因为农村孩子本来就较少购买一次性瓶装饮料。 |
相关阅读:
- [ 07-11]集美区打造社区党群活动服务新阵地 形成基层党建新格局
- [ 07-11]集美区委巡察小组反馈第二轮巡察情况
- [ 07-11]集美区委书记李钦辉带队调研空气质量提升工作
- [ 07-11]集美区文明创建工作屡有创新 打造一系列品牌
- [ 07-11]厦门集美两轮巡察移交29条问题线索 立案处理11人
- [ 07-11]检查组评估集美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