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雁栖湖落下帷幕。以“砥砺·使命”为主题,以“共享资源、共赢未来”为宗旨,这届电影节汇聚众多中外影人、佳片,鲜明的国际视野、中国风范、北京特色,众多电影要素的聚合与碰撞,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电影的自信与魅力,也为世界电影艺术的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艺术也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生命力。比如电影领域,经过市场竞争,国外影片并没有把我们的国产影片打垮,反而刺激了国产影片提高质量和水平,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起来了,具有了更强的竞争力”。毫无疑问,中国的影视产业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不仅在资本、技术、消费等领域有了长足进展,在内容、精神、价值等方面也开创了新的局面。过去一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首次突破500亿元,国产电影占票房总额的53.84%,实实在在的数据支撑起了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步伐。 “电影是一种过去和现在都是多面性的现象,它同时是艺术形式、经济机构、文化产品和技术系统。”伴随着工业文明与信息时代的发展,今天的影视产业变得更加庞大而复杂,也肩负了更多的国家战略、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的责任。在过往的国际交往中,中国面对的是一个以西方的规范和生活方式为基础的同质化的“文化全球化”,虽然这种趋势为边缘文化和地方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但也意味着许多传统与独特的文化特质在逐渐消亡。 在影视领域,不容否认的是,即便一部电影作品的优秀与否最终取决于它的艺术品质,但它仍然是在特定社会文化下的产物,是创作者本身文化背景、思想深度、价值观判断等一系列综合因素的结晶。在一些西方学者的反思中,好莱坞电影无疑是美国意识形态的传递者,包括简单的善恶二元论、欧洲中心主义、男性中心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即便在电影题材、角色更加多元化的今天,好莱坞电影仍然难以摆脱传统窠臼和固有的思维定式。在后殖民主义分析框架下,譬如近几年好莱坞电影中日渐丰富的中国元素,譬如出现了以黑人为主角、以非洲为背景的《黑豹》等,虽然让世人享受了高质量的视听盛宴,但影片的内核依旧是鲜明地展现了西方人视角下的非西方世界,这种伪民俗、伪文化构筑了一个娱乐西方世界的流行文化。 因此,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逐步走入世界舞台,中国电影节的影响力日趋扩大,对世界文化多元化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中国的资本、影人在走出国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西方旧有的思维逻辑与价值判断;反映当代发展成果的中国本土电影为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既非仰视也非俯视地观察这个古老深沉而又朝气蓬勃的东方大国;伴随着电影艺术水平得到广泛认可,中国电影的理论研究也在向探索出自己的理论范式而不断努力…… “此所为明哲之士,必洞达世界之大势,权衡较量,去其偏颇,得其神明,施之国中,翕合无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鲁迅先生的名言,对中国文化以及影视产业的未来发展仍极具指导意义。当前,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中国文化、中国精神是中国给予世界的更重要的财富。(作者:赵明昊)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