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戏看戏是农村群众的喜好,被称为“戏窝子”的桂阳,不管年龄几何,吹拉弹唱,许多人都能露一手。面对村子里缺舞台、少活动的烦恼,该县眼睛向内就地取材,积极盘活闲置文化资源,让古戏台上重新响起乐声。古戏台变成了乡村小舞台,之所以能赢得群众的掌声,就在于对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视,而也正是因为重视,才会去创新思路办实事。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是让农民享受美好生活,而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文化。对于乡村来说,文化是一个村落的灵魂,连着过去,接着未来,有文化才有生机。不可否认,乡村文化仍然是乡村振兴的短板。如何补齐这块短板,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精神文化生活品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其中很重要的是充分用好国家有关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政策,盘活渐渐遗失的文化资源,一步一步地打牢基础。 古戏台是文化传承的载体。300多座明清古戏台,说明历史上有过文化的繁荣,众多的古戏台不但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文物价值,还贴近老百姓生活,具有实用价值。将古戏台改造成乡村小舞台,让古建筑与现代元素相融合,会激发出新的精神动力。实现这个愿望,需要政府读懂农民的文化追求,眼睛向内研究出路,鼓励各村级单位对古戏台进行修复,使之成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有效补充。修缮的老戏台成了村民的文化活动中心,承担起乡村小舞台的功能,村民在这里演湘剧、唱湘昆、看花灯、听讲习,恢复热闹的古戏台成了老百姓饱览文化的窗口,展现生活的舞台。 古戏台获新生,贵在思路创新。而创新的动力来源于抓住了农民需要公共文化服务这个需求。面对农民对文化需求的不断升级、对新剧目的渴望,从提高基层戏曲人才素质、培植优秀戏曲演艺团队,到丰富乡村小剧团的演出剧目、深入基层指导排练节目,都越来越注重接地气。或沿用传统戏曲形式,增加当代内容;或创新表演形式,反映现代生活,一个讲懒汉脱贫的小品,就让不少村民受到启发。从中可以看出,对古戏台不能仅仅满足于修复,更要注重利用,发挥其更大的使用效益。也只有贴紧现实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才能发挥农村文化更大的社会效应,为农民的美好生活增添精神动力。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