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成为移风易俗的“主人翁”
2021-05-04 12:19:10 来源: 福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
走进陕西省北部千年古镇安定镇,这里有一个颇具知名度的“蔬菜专业村”——廖公桥村。廖公桥村党支部以“十个一”创建活动为载体,建立精神文明实践站,让党员群众逐一进“课堂”。探索提炼出了“四四四”工作法,建成修订了村规民约,编写了精神文明建设三字歌,充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移风易俗内容。(4月13日《中国妇女报》) 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为有效遏制乡村陈规陋习、树立良好文明新风,近年来,各地下大力气推进乡村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但一些不良风气尚未得到完全纠治,天价彩礼“娶不起”、豪华丧葬“死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还不起”以及孝道式微、农村老人“老无所养”等问题依然存在,移风易俗仍需久久为功、不可懈怠。 移风易俗需要生动载体。移风易俗首要是改变思想观念,要向群众讲清楚为什么要移风易俗,移什么样的风易什么样的俗,以及移风易俗能够给群众带来什么好处。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不能只靠空洞说教,需要依靠生动的载体,用鲜活的语言、接地气的方式,让群众能够深入理解、产生认同。廖公桥村修订了村规民约,编写了精神文明建设三字歌,设立了教育室、道德讲堂、善行义举榜,建成了红白理事服务中心和幸福互助院等一大批移风易俗的阵地和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提升了群众的文明自觉,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移风易俗需要群众参与。良好风尚需要人的参与和维护,群众是移风易俗的主体,只有获得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移风易俗才能持续有效推进下去。廖公桥村在村里建设了“爱心银行”“垃圾超市”,成立了产业志愿服务队,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进行了村容村貌提升,这些措施为群众创造了更美好更便利的生活条件,在让群众享受到更高水平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增强了群众维护乡村美好生活的主人翁精神,群众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维护文明乡风,彻底扼杀了农村红白事“攀比风”,移风易俗取得了理想成效。 移风易俗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考验乡村治理的能力与水平,必须讲究方法、施以巧劲,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着手,用群众最欢迎的方式推进,注重于激发群众的主体作用,想方设法让群众自觉站出来与陈规陋习作斗争,自觉形成抵御歪风邪气的群众屏障,这样才能让文明新风真正扎根于群众内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