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二)编辑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对稿件学术性、创新性的判断,主要依靠编辑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审稿需要编辑综合调动自身的各种知识和思维活动,对稿件的内容和形式(结构、表达形式、语言文字、逻辑思维)等进行评价和判断,编辑必须严把质量关,从而决定稿件取舍,并能写出具有创见的审稿意见或者审读报告。这无疑是一项复杂的、高级的、具有相当知识含量的精神劳动,更是编辑主体和稿件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创造性劳动。所以说,编辑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越强,其审阅稿件的能力就越强。就编辑自身而言,需要储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编辑学知识,加强业务学习,从“外行”向“内行”转变,全面提高审稿能力,力争当好把关人,保证期刊质量。 (三)编辑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做好审稿工作,除了应有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编辑业务能力之外,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也是影响编辑审稿的重要因素。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编辑要明确自己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要树立一定的职业理想,重视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要有“为人作嫁”的奉献精神,通过自身的创造性活动,向读者奉献好质量的书刊。在日常的编辑工作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情稿”,这就需要编辑具有公正严谨的职业精神。编辑在审稿中要尽量克服这种情况,统一审稿标准,严格以质量来评判稿件,加强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从而保证期刊的质量。 四、提高编辑审稿能力的途径 (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可使编辑具备专业审稿特长 编辑要做“杂家”,更要做“专家”。所谓编辑的“一专多能”,是指编辑应在具备宽厚基础知识、能处理多学科稿件的同时,也有造诣比较深的编辑业务之外的专业特长。在专业上,编辑具备比较强的理解稿件、判断稿件内容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能力,可以大大提高编辑审稿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专业特长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编辑需要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培养新的专业特长。培养新的专业特长要从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做起,要紧跟时代步伐,了解本学科的有关新知识和发展趋势,不断充实和更新专业知识。只有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标准,才会在编辑审稿中游刃有余,才会独具慧眼。 (二)编辑学者化可全方位提高审稿能力 编辑学者化或学者型编辑,是相对于编辑知识结构中的“专”以及编辑整体的文化知识修养而言的。在审稿过程中,编辑要对各种各样的文稿进行辨别和鉴定,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成果及时向社会传播,没有眼光和素养是寸步难行的。编辑的学识水平越高,在鉴别稿件和审稿中才能游刃有余。反之,一个缺乏学者精神,没有科研能力的编辑,便难分真伪,甚至制造学术赝品,更不要说出版高质量的学术期刊了。专业特长是编辑走向学者化的核心内容,所以编辑应有不断加深和优化专业知识,不断进取和拓展的学习精神,努力更新知识结构,防止知识老化,从而提高其审稿能力。 (三)加强编辑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编辑的责任意识 提高编辑的审稿能力要求编辑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明确责任定位,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必须保持出版物内容的纯洁性;编辑还要学会独立思考,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发扬一丝不苟、字斟句酌、作风严谨的精神,有反对学术腐败的意识,防微杜渐,以高尚的人品立足于出版界。 (四)必须重视编辑的继续教育 学术期刊编辑判断学术论文是否具学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准是学术论文的创新性,由此可见,学术研究贵在创新。学术期刊编辑如果不加强科学文化学习,及时对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更新,就不能准确的对学术论文的学术价值做出较准确的判断。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编辑的继续教育。一是学习有关编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如出版法规、编辑学、版面设计、计算机编排技术等;二是参加相关的编辑学术会议;三是同行间可以定期切磋和交流审稿经验,以求共同提高。 (五)增强自我提升社会活动能力的意识 学术期刊编辑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参加各类学术活动,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在这些平台上不仅可以交流经验,互相启迪,而且还有利于开阔视野,广交朋友,学他人之长,避己之短,学习引进新理论,借鉴好经验。除此之外,编辑还应具有在一定学科知识水平上与专家学者对话的能力,共同探讨,解决编辑上的一些学术问题。 (李亚卓,女,陕西教育学院期刊编辑部助理编辑,理学硕士。) 参考文献: [1] 王立名.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 [2] 汪再非,张向凤.学术期刊专家审稿制的无效性及其有效应对[J].出版科学,2007(1). [3] 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基础[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