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昨晚福建日报官方微信借第十五个记者节来临之际,揭开福建日报10月30日至11月1日三篇回顾习近平在福建重磅报道作者团队——“本报采访组”的神秘面纱,全文如下: 自11月1日临近中午起,通过私人的以及一些媒体官方微博贴出的图片,“习大大回福建了”的各种猜测终于变成了新闻事实。 坊间猜测的根据很大部分来源于福建日报10月30日至11月1日连续三天以头版加二版的规格回顾报道习近平在福建的往事,来源于福建日报首次披露的如“习近平彭丽媛厦门结婚只办一桌酒席”等大量独家的“料”和此前没见过的照片。 第一天,《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习近平同志在福建践行群众路线纪事》, 1.6万字。 第二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同志关心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纪实》,8000字。 第三天,《饮水思源 勿忘老区——习近平同志关心支持福建老区建设和发展纪实》,8000字。 连日来,习大大在福建的各类往事、各种帅照被刷屏的同时,媒体圈内外也在猜测,福建日报此番如此大手笔独家出品的三篇长文,是怎样策划采写出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官方微信“侠客岛”猜测:“该报的第一个头版整版《群众的赞许最甘甜》,作者为‘本报采访组’,最近爆出习近平结婚细节的那篇文章作者同样是这个名字。”那么,署名作者为“本报采访组”真的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不好写出真实人名或机构吗? 好吧,我们就来揭开“本报采访组”的面纱,就来数数几篇长文出笼的前前后后。 从1985年6月,32岁生日那天到厦门任职,到2002年10月辞去福建省省长一职,调往浙江,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了17年半,先后在厦门、宁德、福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亲身参与了福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习大大说:“我在福建工作17年半,头尾18个年头。一个人能有多少个18年?”他还曾动情地表示:“肯定我一辈子都跟福建联系在一起。我人生中美好的青春年华是在福建度过的。” 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当年深入寿宁县下党乡调研。(资料照片) 福建是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时间最久的地方。他亲身参与和领导了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在改革发展、改善民生、改进作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实践,给福建人民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理论和精神财富,也为形成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方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一方面,有责任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期间推动的实践和思考,挖掘好、整理好、报道好。另一方面,从新闻角度而言,这也是极为难得甚至是独一无二的宝贵资源,我们更有责任将这一宝藏的光彩展现给党和人民。 今年春节一过,有关习近平在福建的纪实报道就成为了福建日报的“一号工程”,酝酿、策划、沟通、协调。今年4月,在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李书磊部长的亲自倡议和策划下,福建日报启动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专题报道,追寻和记录习总书记当年在福建工作时推动各项开创性实践的成果与效应。蔡小伟社长、梁建平总编辑亲自作了具体部署,并成立了以潘贤强副总编辑为组长,4位骨干记者阮锡桂、段金柱、郑璜、林熙组成的采访报道小组,同时,报社相关部门、记者站,相关市县报宣传部、报道组也全力配合参与。 可以知道了吧,“本报采访组”是货真价实的采编人员,可不是有关机构或人员假借这个名字的。另一方面,也因为指挥策划者、配合者众多,稿件见报时,主要采写人员放弃署名,而以“本报采访组”出现。 时任寿宁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连德仁同志向采访组独家提供了当年跟随习近平同志进下党乡之后记录的日记 在周宁县城采访《摆脱贫困》一书中赞扬的开荒造林大户黄振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