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记者手记 > 正文

湖南新闻人:在战疫逆行中践行“四力”

2020-04-20 10:26:17    来源: 中国记协网   作者: 陈薇   

新冠肺炎疫情报道战役打响后,湖南日报社、湖南广电、红网等湖南多家主流媒体的新闻工作者,奔赴武汉和湖北其他地市,亲历抗疫一线生死较量,忠实记录战疫中的英雄城市,勇做“逆行者”,努力在火热实践中锤炼“四力”。

两次挺进黄冈

2月16日,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朱玉文和新闻影像中心记者辜鹏博第一次奔赴黄冈。当天,朱玉文和辜鹏博敏锐捕捉到了黄冈市市长感谢湖南医疗队的哽咽瞬间,在客户端连夜推出视频报道《说到湖南援黄冈医疗队,黄冈市市长哽咽了!》,视频冲上次日新浪微博热搜榜第3名,当日阅读量超3.2亿,点赞超40200人次。

时隔一天,根据报社安排,他们再次前往黄冈。这一次,朱玉文在黄冈呆了一周时间。期间,朱玉文和辜鹏博辗转采访了黄冈前方指挥部驻地、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及其他驻黄冈市区医疗队驻地,先后6次冒着风险进入半污染区,采访医护人员、志愿者、当地市民等近百人。

同时,新湖南客户端开设《直击黄冈》专题,将朱玉文、辜鹏博从前方发回的资料以视频、文字和图片等形式刊发。这些报道生动形象地讲述了湖南白衣战士在抗疫一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患者赢得宝贵生机的故事。《揭秘ICU》《下班放歌,“日落西山红霞飞”》《病房里的床位越来越少》等稿件在《湖南日报》同步刊发后获得读者好评。

“在黄冈,我们每天的工作时间从早上8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强度很大。但是,每当我们听到她们的歌声,消耗的力量好像又回来了。”朱玉文所提到的歌声,是结束了一天工作的医疗队队员乘车返回驻地时的歌声。

“她们总是高唱《打靶归来》,歌声洒满车厢,一路飘进了黄冈的大街小巷。看到她们在隔离病房穿着防护服那么辛苦,在下班的车上却又那么乐观,我确实被感动了。”朱玉文坦言,那一刻他泪流满面。

记录现场是他们的职责

辜鹏博在黄冈待的时间比较长,有30天。2月27日,湖南日报社选派第二批记者去一线换岗,辜鹏博选择了继续坚守。

“战友”朱玉文透露,一天晚上,辜鹏博的肾结石发作,疼痛难忍。他急忙联系报社司机,把辜鹏博送往医院,再返回驻地时已是第二天凌晨1点多了。当天,辜鹏博挎上相机包又出发了。朱玉文几番劝阻,也没能挡住他的脚步。辜鹏博说:“作为摄影记者,记录现场就是我的职责。”

肾结石发作时,辜鹏博依然准时发视频给家人报平安。“我不敢和家人说。实在疼得厉害,我不停在房间里走动,老婆说晃得她头都晕了,但我知道我不能告诉她肾结石犯了,因为家人会担心。我故作镇定挂了电话。后来实在疼痛难忍,就打电话告诉朱玉文了。”辜鹏博回想当时的情景还有些后怕,幸好一切安然无恙。

作为湖南日报理论评论部的一名记者,邹晨莹得知报社将派出第二批记者奔赴武汉、黄冈前线,她毫不犹豫地瞒着家人报了名。

“从评论员到前线记者,我完成了从‘隔山打牛’到‘上山砍柴’的角色转变。和医护人员一样穿上防护服,我体验到了刚穿上时热得出汗、内层衣服湿透了又会冷的滋味;明白了戴两层口罩呼吸困难、勒紧了会把鼻梁压得很疼;感受到了护目镜像‘紧箍咒’,勒得头痛恶心,起雾了看东西还很费劲;知道了戴3层手套干什么都不方便,手还会麻。”邹晨莹说,作为一名记者,她始终努力想把自己看到的一切记录下来。

在湖南ICU里拖垃圾的田倩、在鞋子上绑胶带的“晶姐”、找到“价值”的黄思斯……这些人物令人感动;方舱谢幕、“医疗湘军”决胜大别山……这些事迹激动人心。在黄冈的25天里,邹晨莹和辜鹏博一起,累计在湖南日报“援黄冈 有‘湘军’”专栏发稿50余篇,在新湖南“直击黄冈”专栏下发布融媒体产品60余篇,《大别山里的团队作战》《离病毒最近的地方》《湖南“特种部队”鏖战记》《生命方舟》《“待到全胜之日,再和奶奶聊聊”》等多篇报道获好评。

在火热实践中挖新闻

来到黄冈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会穿戴防护装备和做好自我防护消杀工作。防护服、护目镜、帽子、手套、鞋套,从头武装到脚,每一个程序都马虎不得。

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湖南新闻联播》摄像记者杨帆回忆称,进驻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的第一天,他穿上厚重的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采访。因为穿得太多,每迈出一步都不容易。每次脱下防护服,他都会认认真真地洗澡。“洗澡不再是个人卫生问题,而是‘保护自己就是保护大家’的大问题。”

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湖南新闻联播》记者白云龙1月31日就动身前往湖北黄冈。在黄冈的33天里,白云龙和杨帆跑遍了湖南医疗队所进驻的罗田、英山、麻城、红安等4个县的医疗中心,记录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新闻故事,累计传回稿件几十条。

3月22日,湖南医疗队大部队回归的直播,是白云龙和杨帆在黄冈进行的最后一场报道。当天,送别的队伍绵延13公里,道路两边感谢湖南医疗队的呼喊声不断。从驻地到高速口,平时20分钟可以走完的路程,那天足足走了一个小时。

做一名逆行的新闻战士

“我之前的身份一直是播音员、主持人,今年3月1日调到红网新媒体集团采访中心,成为一名记者”张盟说,这次主动申请来抗疫一线做报道,是一种热血的冲动。

“相比文字,我更擅长用短视频进行报道。湖南医疗队大部队从黄冈回归的那天,大家都是热泪盈眶。我用各种角度拍摄记录医疗队队员和送行群众,一直等到大巴车把湖南医疗队队员送到高铁站,我才下车。”电话里,张盟这样描述当天的情景。

湖南电台黄冈报道组记者冉自春在黄冈的时间并不长,但幸运的是,他有机会进入ICU采访。

“穿着隔离服、防护服真的很热,在隔离区只采访了30多分钟,但出来的时候,身上的衣服可以拧出水来”冉自春坦言,过去的两个月里,他看到听到很多从隔离区里传出来的视频和音频,有的是护士脸上的勒痕,有的是泡得肿胀的手,“但这些都不及亲身体验一次来得震撼,它让我真切体会到了医务工作者在抗疫一线中的付出。”

3月21日,是湖南医疗队撤离前的一晚,湖南电台黄冈报道组记者潘桢坐在黄冈人民广播电台直播间,和黄冈电台主持人一道完成了湖南、黄冈两地大直播《再见,黄冈》。

“那一夜,医护人员和患者、后勤工作人员互道珍重,故事里充满着温情和泪水。我想这对每一位医护人员来说,都将是此生难忘的夜晚,于我亦是。”潘桢说,节目结束后,她坐在直播间久久不愿离开,脑海里是这段时间见到的每一张面容、听到的每一个故事。(陈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