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记者手记 > 正文

《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迟诚:“屏对屏”依然不变责任情怀

2020-05-26 16:58:32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迟诚   
尽管记录时代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但责任和情怀却不曾有一丝改变。

——迟诚

上一次采访两会还是10年前。2010年,初出茅庐,那一年的两会采访对我的职业生涯具有特别的启蒙意义。弹指一挥,10年间无论国家、行业,还是我个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期待在这个10年的节点上,再次参与和见证这次盛会。

5月14日,我接到了今年两会“云采访”的通知。一时间有点迷茫,云端采访国家最重要的政治活动,内心十分忐忑和不安。

如今,两会已经召开,我逐渐在这一全新的采访方式中找到了既久违又新鲜的感觉。从“面对面”到“屏对屏”,尽管记录时代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但责任和情怀却不曾有一丝改变,依然为伟大祖国的蓬勃向前而骄傲,为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而振奋,为代表委员认真履职而感动,为讲好行业故事、发出行业声音而感到责任重大。

2020年全国两会,适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又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召开,承载着万众期待,肩负着重大使命。2020年有多么不容易,今年的两会就有多么不平凡。5月22日,在李克强总理作完政府工作报告后,我立即连线行业系统代表委员,电话的另一端,屏幕的那一侧,同样激动、兴奋的代表委员们的声音。那一刻,我真心为能以记者身份参与到今年这场“特殊”的国之盛会感到自豪。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但10年前采访两会的画面依然历历在目,那十几天奔波在会场和驻地之间,没少在出租车上写稿、补觉。而今年的“云采访”让我与代表委员们在云端“面对面”,连线采访不受地点限制,在提高了效率的同时,也让我们拉近了距离。但“云采访”也提高了我们的“备课能力”和采访能力的要求。上会前不仅要预先围绕会议日程和议程,充分利用各代表团新闻联络员渠道,在海量信息中,利用大数据、网络调查等梳理出两会热点话题,拟定采访报道方案。而且在透过屏幕进行的云端采访的过程中更需要直奔主题,在与采访对象的互动时更要简洁高效,这对记者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除了特别的采访外,今年两会也有特别的履职。代表委员们可以通过履职平台客户端,实现线上调研、民意搜集、主题研讨、提交建议提案,甚至可以通过直播向家乡即时传达两会精神。记者“云采访”和代表委员“云履职”,在线上实现了无缝衔接。

今年两会,我所在的《中国绿色时报》投入了前所未有的人力阵容和版面空间。总编带队每天晚上召开两会编前会,各部门集思广益、信息共享。记者报道团队与策划编辑团队协同配合,报纸版面和新媒体优势互补,共同形成了今年这场特殊两会的强大报道合力。

其实,两会云端采访是特殊时期的一次全新尝试,是5G传播时代的一次集体练兵。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会切身感受到时代变迁、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美好和兴奋。对于传统媒体的记者而言,这些变化所带来的紧迫感更为强烈。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报道方式、推进媒体融合,或许是今年两会留给媒体人的时代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