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的体会,哲学和社会学之间关系是不可分离的。我想我之所以有一些社会学的学术成就,应当说,与我曾经系统受过马克思主义哲学、较为系统受过现代西方哲学的训练有一定的关系。我曾经对学科之间的关系做过这样的一个分析,认为,学科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哲学这样研究一般普遍规律的学科;第二类是社会学、历史学这样研究综合特殊规律的学科;第三类则是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研究个别具体规律的学科。作为第一类的哲学学科与作为第二类的社会学学科之间是一种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哲学所起的是一个指导作用。换句话,可以说,社会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具体学科,永远需要哲学的指导。哲学看待问题的视角,透视思想的深度,以及对待各种思潮的态度,所提出的方法论都会这样或者那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学者的学术视野,学术洞察力。就如你所提到的哈贝马斯,他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法兰克福学派本身就是一个哲学学派或者说哲学社会学派,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等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第二代导师的思想,应当说给了哈贝马斯认识社会许多的灵感。他的公共领域观点的提出,很大程度就是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的运用。就我自己来说,也是这样,我的社会学思想也受到许多哲学思想的影响,远的不说,就说我前面提到的肖前老师的哲学思想,就对我的社会学研究很有启益。我曾在一篇怀念肖老师的文章《怀念恩师肖公》中这样谈到:“肖前老师写了大量的理论文章。其中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论条件》一文……肖前老师……对条件所做的具体分析,后来也这样那样影响了我的社会学研究。我把社会学定义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其中这样强调条件,应当承认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肖前老师观点的影响。”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社会学确实需要从哲学中汲取相应的灵感、分析框架和方法论。
当然,我也要强调,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当然也与哲学有一定的区别,事实上,确实如你刚才所说,社会学脱胎于哲学。但孔德把社会学从哲学里拉出来后,主要是想对社会学进行物理学式的改造。后来,斯宾塞又对社会学进行了生物学式的改造,但究其目的,还是在于要把社会学这门学科变成为一门实证性的理论科学,而不是单纯的思辨。这也是社会学与社会哲学的一个区分点。总而言之,一是哲学作为一般,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科,对社会学这个特殊,有指导性意义,社会学要学会从哲学那里汲取灵感,寻找视角,得到方法论;二是社会学与哲学的又有不同,它更是一门实证性或经验性的理论科学,能够证明和证伪。当然,我们在强调科学精神时,还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搞清楚什么是科学精神,第二,社会学也需要人文关怀、人文精神,费老最后的学术遗言说,社会学要处理好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关系,还要注意研究人,这当然是另一个话题了。
童 潇:大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社会学的学术中心又由美国重返社会学发源地欧洲,有观点认为,这次学术中心重返欧洲与美国社会学家过分注重于“具体社会学”而提不出相应的理论有极大的关联。我知道,您非常注重理论社会学的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构建,先后提出了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本土学科论、社会互构论这四个非常有影响力的理论,已有学者认为您的研究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学在世界社会学格局中的兴起”,也有学者把您和您的学术团队称为“中国社会运行学派”,您的思想被命名为“郑杭生社会学思想”,您也被称为是“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开创者”,您可否简单总结一下这四论的学术观点,特别向我们勾勒一下这些理论提出的背景,及这些理论之间的关系。
- 2009-10-21郑杭生: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