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前沿资讯 > 正文
“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完成
m.folksfolks.com 2010-03-11 11:37  刘毅 申琳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有不少记者关心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展问题。解振华说,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挑战,大家都应该在挑战面前同舟共济,各尽所能,做出各自的努力。现在全球已经有100多个国家支持哥本哈根协议,有70多个国家已经公布了自己的减排目标或行动方案,应该说对哥本哈根会议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对协议给予了支持。但是它是一个没有法律约束力的政治文件,还要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根据巴厘路线图的授权、根据公约及议定书的要求进行谈判。

解振华说,哥本哈根协议虽然是一个政治文件,但是长期目标、资金、核查、透明度等主要问题,现在都已经取得了共识,有了继续谈判、取得积极进展的基础,我们希望今年墨西哥会议能够取得积极的进展。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促成这次会议的成功。

中国将每两年向国际社会公布采取减缓行动、政策措施和取得效果的情况

有记者问,有人认为对中国的温室气体减排行动应该实行“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三可”制度,怎么看这一观点?

汪光焘说,发达国家接受“三可”是应该的,因为它们200年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占了整个排放的80%,现在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要解决贫困、要发展,是生存、发展排放。中国带了一个好头,自觉地提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和目标,现在自觉地减少、控制排放的国家要被“三可”,而一些已经承诺减排的国家,却仍然在增加碳排放,我认为应当重点对这些国家执行“三可”。

解振华说,今后,我们按照哥本哈根谈判中取得的共识,会通过国家信息通报的形式,每两年向国际社会公布中国采取减缓行动、采取政策措施和取得效果的情况。我们也可以根据国际上“三可”的指南(这个指南还要继续谈判),在国内自己进行统计、监测、考核,然后把结果向国际社会公布。愿意和其他各个国家就这个问题进行磋商、分析、对话、合作、交流。

有记者问,目前对于气候变化的研究还存在着争议和分歧,怎么看这个问题?

汪光焘说,这是应对气候变化讨论中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哥本哈根会议前后,许多人都在讨论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准确程度。引起气候变化的人为因素到底有多大?有的说是80%、90%,有的说没有这么多,这个问题可以让科学家继续进行讨论。更主要的是要从每个人做起,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这是首先应该做的。改变能源结构、应用可再生能源来减少碳排放、通过增加绿化来增加碳汇能力,这些工作是应该做的,而且是必须要做好的。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