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文史纵览 > 正文
吕思勉是如何将历史通俗化的
m.folksfolks.com 2010-05-24 14:52  颜晨华 来源:北京日报    我来说两句

吕思勉先生对国史国学的研究贡献巨大,成就卓越,声名远播。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吕思勉文集》最近又新添了几个品种,其中《吕著史地通俗读物四种》辑录了《苏秦张仪》、《关岳合传》、《中国地理大势》、《三国史话》四种著作,前三种皆为吕先生而立之年的力作,他在这几部通俗读物中论说历史,臧否人物,文采飞扬,新意迭出。

说起三国,人人皆知易中天和黎东方,殊不知吕先生的《三国史话》才是细说体和史话体的滥觞。吕先生以三国纷争为主线,以官渡、赤壁、夷陵战役为框架,以曹操、刘备、司马懿为主角,用浅显易懂而又颇具吕氏色彩的文字,娓娓评说三国的人物和事件,深入浅出,引人入胜。重读这些七十年前的文字,仍让人觉得有才有识,文思隽永,余韵流长。大概吕先生是较早替曹操翻案的读书人。在他的笔下,曹操执守臣节,不肯篡汉,是公忠体国的文臣,是舍生忘死的武士,是恪守封建道德的文武全才,由他来“结束封建时代,真是封建时代的光荣了”。

《关岳合传》(1916年初版)浓墨重彩地讴歌了中国古代的两位大英雄关羽和岳飞,其神勇壮烈跃然纸上。在作者的眼中,两位名将之忠义、将略、人格皆旷世绝伦,为千古楷模:“古今猛将多矣,然其威名远播,未有若关壮缪者。”又云:“从古用兵,百战百胜之将,无如忠武者。”吕先生跳出演义小说的窠臼,从两位英雄的死因寻找历史的真相,尤其值得读者注意。关羽传和《三国史话》都将关羽的死因归咎于刘备的战略失误。赤壁战后刘备汲汲于夺取益州,并与曹操争夺汉中,关羽独领一军坚守荆土,以牵制魏军;虽以襄樊大捷震动许洛,但终因前后无援而死于吴国的阴谋。而刘备急于夺取益州正是荆土丧失的祸根,是关羽之死的远因,亦使日后诸葛亮的伐魏之举仅剩北出一途而屡出无成。所以关羽之失荆州,应归咎于刘备的贪心,亦成为他的致命伤。对岳飞的死因,吕先生更是探幽索隐,折衷史事,作公允之论。秦桧杀忠臣,成和议,人所共知,千古冤愤。然而岳飞之死的主因,却是宋高宗猜忌功臣的心病(历来收复疆土、功高震主之人皆被视为皇权的最大威胁)。宋高宗在前线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不顾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剪除将帅,削夺兵权,一意求和,偏安一隅,以达到巩固其一人之权位的目的,故宋金和议告成则岳飞必死无疑。而岳飞个人的悲剧性结局,不仅标志着政治的黑暗至此而极,更预示了赵宋王朝必定衰亡的大势。

《苏秦张仪》(1915年初版)以战国中期纵横家两位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为主线,评述了他们的胆略、辩才、手腕和人生沉浮,勾勒了当时变幻莫测的外交风云,揭示出纵横家以阴谋之术为体、以辞令之学为用的精神实质。在合纵连横成为战国中期最重要的外交政策的背景下,苏秦等游说之士乘势而起,他们对所事之国毫无忠诚之心,为一己之荣华富贵,不惜以邻为壑、覆人家国,因此合纵之策只是纵横家个人获取卿相之位的捷径,而绝无促进六国长期合作的功效。作者通过对合纵连横政策之真相的深入剖析,最后得出外交无法救亡、海内必归一统的深刻结论。

《中国地理大势》(1917年初版)亦作于外患弥亟、内忧益深的民国初年。吕先生在文章的开首就表明了他的创作意图:“我们做了中国的国民,然而对中国的地理却茫然不知,就有些像那不知产业的主人了。我们大多数的国民,都这样模模糊糊的,这国家还保守得住么?”作者在叙述中国各地的山脉、河流、气候、物产、贸易、交通、民俗、宗教时,行文看似轻松风趣,但一触及近代中国丧权辱国的“伤心事”,笔触又变得凝重起来。他不厌其烦地谈到了天津的城墙,大沽口的炮台,威海卫、胶州湾、旅顺的租让,青岛的开埠,香港、九龙的割让,东三省面积的减半,南满铁路的由来,江孜、加托克的通商,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他对祖国山河的眷恋之情,发人深省,催人奋起。

吕先生著作等身,卷帙浩繁,博大精深,尤其是他的断代史、专题史作品,令专业之外的读者望而生畏,因而对普通读者来说,这本雅俗共赏的《吕著史地通俗读物四种》可谓是接近吕氏著作的一条坦途。(《吕著史地通俗读物四种》,吕思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2月出版)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