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把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性要求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科学把握其基本特点和内在规律,找准关节点和着力点。
坚持正确方向,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原则。为此,必须积极探索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对社会上的模糊认识,要及时解疑释惑;对学术上的不同观点,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和意识形态渗透,必须保持警惕,加强防范,坚决斗争。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摆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关注和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切实做到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难,使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和体会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理论。
突出实践特色,使人们在亲身体验中认可理论、坚信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它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质,要求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学习掌握这一理论。因此,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注重将理论研究和宣传同我国当前实际结合起来,同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结合起来,引导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学习掌握这一理论,使之内化为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思维品质和行为方式,成为人民群众实践的科学指南,成为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主体作用的强大思想武器。
把握时代要求,用时代的理念和语言阐释时代的理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时俱进的产物,反映了时代要求,体现了时代特征,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时代的理论需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运用时代的理念、时代的语言和时代的形式来阐释。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应注重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结合时代特征,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阐释,并努力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内涵和要求体现到人民群众新的实践中去。要采取富有时代气息的传播手段和表现形式,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不断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广阔空间。
注重群众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宣传的作用。人民群众既是大众化的对象,又是大众化的主体。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应采取各种方式培育人民群众的理论兴趣、理论思维、理论素养,使人民群众形成学习自觉、信仰自觉、应用自觉;让人民群众唱主角,广泛开展“启发式、互动式、自主式、开放式、辨析式”理论学习活动,理论学习的主题由群众自己定,大众化的形式放手让群众自己创,充分挖掘和调动人民群众中蕴含的巨大热情和创造潜力;注重培养树立自觉学习贯彻理论、热心宣传普及理论的先进典型,引导他们积极当好学习实践者和宣讲传播者,带动和促进群众性理论学习活动的广泛开展。
力求通俗易懂,拉近理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注重理论普及,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这就要求理论宣传工作者既精通理论又熟悉大众语言,找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关心问题的结合点。应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角度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刻内涵,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回答收入差距、就业、医疗、住房等老百姓关心的问题;紧贴群众思想实际,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回答问题,在娓娓道来中把深刻的道理讲清楚、说明白,不断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 2010-07-22把人才当“摆设”是巨大浪费
- 2010-07-22把员工当成“稀缺资源”
- 2010-07-22人民日报评论员: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 2010-07-21李慎明:坚定信念、勤奋读书、奋发有为
- 2010-07-21以史为鉴 资政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