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通贤:碧血青山书战史
2017-09-13 10:39:4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戴敏 我来说两句 |
设医院,保障健康治伤员 离开燕子塔的兵工厂旧址,记者跟随江永姑前往障云村白石坑自然村。这里则是当年见证了革命烽火的红军医院旧址所在地。 “除了兵工厂,红军医院也同时转移。此外,还有伤员几十人。”江永姑介绍说,红军医院旧址原为当地邱氏家族主屋的古民居建筑,有上、中、下厅,两侧厢房及附属设施建筑物,正中有一大门,坐北朝南,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目前保存现状较好。 据记载,当时的红军医院设立了药房、护理室、治疗室、重症伤员病室,有医生2人,护理人员6人。但由于缺少药品,不少伤员得不到很好的救治,伤口感染很严重,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于是,医生、护士们发动当地群众上山采中草药来救治伤员。 “之所以会发动群众采药,一方面缘于当时条件艰难,另一方面也跟当地相对发达的医疗情况相关。”李迎春介绍说,早在1930年5月,通贤乡苏维埃政府便创办了通贤药材合作社,在黄屋街挂牌开张。同时取缔私人诊所药铺。药材合作社从开张到1934年10月苏区沦陷,四年多来在保护人民健康和巩固苏区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除了建立药材合作社,通贤苏区还在培训中医力量方面作出了贡献。1932年2月间,才溪区苏维埃政府在通贤岭头创办了中医训练班。 “中央苏区时期,通贤苏区广大职工群众,以深厚的革命感情,积极热情地关心支持创办医院、药材合作社,为支援革命战争,为苏区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谱写了一曲模范的赞歌。”李迎春说。 据记载,1935年3月国民党军83师伙同3县国民党地方部队共5600多人摸黑分4路同时进攻障云。障云军民奋力抗击,最终因敌众我寡,弹药奇缺,被迫分路突围转移。一部分转移到岩下山、双髻山与代英县游击队汇合。一部分突出重围到武北山区坚持斗争,另一部分突围后转移到连城,与在那里活动的红九团汇合。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