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的闽西实践
2017-12-13 09:08:0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戴敏 我来说两句 |
连城县林坊镇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承诺书、倡议书。 东南网龙岩12月13日讯(记者 张杰 阙小琴 通讯员 邱阳 赖志雄 熊凯俊 文/图)人文风俗背后,是约定俗成的价值观的支撑。作风建设的“闽西实践”,则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抵御了低俗之风,荡漾了清风正气。 今年初以来,龙岩市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把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贯穿全年工作的主线,深入全面开展移风易俗工作,360度纠正不良习气、树立清风正气。如今,闽西党风焕然一新,带动社会风气向上向善,让多年的歪风陋俗得到遏制,清风正气蔚然成风,群众感慨移风易俗步入新时代。 党员引领,倡导新风尚 “今年的湖坑‘作大福’,多了热闹喜庆,少了铺张浪费,大家都觉得这样的做法很好,让民俗活动回归了传统。”“作大福”是永定区湖坑镇三年一次的大型民俗活动,每次都会吸引四邻八乡近万群众和游客前来观看。近日,说起今年11月3日“作大福”的变化,该镇新街村村民李锦天满是欣慰。原来,在往年因为当地群众热情好客,“作大福”期间当地一度形成了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习气,这不仅加重了当地群众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当地的社会风气。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湖坑镇镇长张臻喜说,为了深入开展移风易俗,今年“作大福”他们要求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将活动办得热闹、从简、节约、健康,不宴请。 闽西农村存在着许多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民俗活动,它们往往以给传说中的先祖庆生为内容,以扛菩萨、演神明戏等为载体。这其中,很多习俗早已经与时代脱节,出现形式繁琐、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现象,群众不堪其扰,从内心深处呼唤移风易俗。对此,龙岩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下,充分发挥全市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老同志的作用,在农村成立“妇女禁赌协会”“红白喜事理事会”“计生协会”等各种民间组织,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得到了群众广泛认可,有效促进农村文明风气的形成。 每年二月初三,以连城宣和、朋口和长汀为主的河源十三坊都会举办以纪念闽王王审知为主题的“游公太”民俗活动。这几年“游公太”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也是呈上升之势,个别贫困户举债四五千元撑场面导致贫上加“霜”。对此,连城县委宣传部和宣和乡党委在全乡开展“绮里清风”活动,从党员干部做起,带头倡导移风易俗,今年初全乡114名党员干部签订了《党员干部移风易俗承诺书》,带头不参加“承公太”宴请、“入公太”不大操大办,为群众树好榜样。 此外,宣和乡党委还召集培田、升星、紫林、前进四个村村主干、村民理事会会长召开移风易俗座谈会,商定从2017年开始将正月十五游三太祖师和二月初三游珨瑚公太的民俗活动合二为一,有效减轻了当地老百姓的负担。相比往年,今年宣和乡这4个村1300余户村民合计减少宴请费用360余万元。“真的是应了很多老百姓的心声,不互相宴请,不互相攀比,现在大家都轻松自在了。”培田村党支部书记吴清熙笑着说。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