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土”味 挖掘“鲜”味
2018-05-30 08:04:4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戴敏 我来说两句 |
——聚焦永定土楼入世遗十周年 初溪土楼群(资料图片)陈军 摄 东南网龙岩5月30日讯(记者 阙小琴 张杰 通讯员 苏冠生 刘永良 李文星)“环山聚气,风水兴焉;垒土成楼,客而家焉。客家故里,闽西永定。岁逢戊子,小暑黄经,魁北克城,一锤定音。土楼申遗功成,四海万邦扬名。……”十年前,充满“土味”的“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福建土楼的核心区,永定占据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六群四楼”中的“三群两楼”,从此,永定土楼从“养在深闺人未识”,逐渐走向全国,拥抱世界。 5月24日,记者走进永定,深入土楼,发现当地不仅通过因地制宜的活态保护,做“活”了土楼文章,更是让“土味”十足的土楼“鲜味”十足。 立足保护,守住土味 5月24日,走进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永定初溪土楼群的集庆楼内,电刨声不断传来,这是文物修缮施工人员正在平整木板。“祖堂、内环三合土地面、卵石拼花地面按施工顺序计划7月份完成。”梅州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是这项工程的施工方,管理员江祥生向记者介绍工程最新进展。 据悉,集庆楼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至今有600多年历史,是永定现存最古老、结构特殊的圆形土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由于年代久远、楼内无人居住等原因,集庆楼出现了瓦面破损、木构件糟朽变形等问题,启动修缮迫在眉睫。 2017年5月初,永定区投入477万元对集庆楼启动了全面修缮工程,并按照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有序推进。“修缮工程已经完成了80%,预计今年7月中旬可以完工。”下洋镇党委副书记张万华说道。 “土味”是土楼本味,保护土楼,首先就是要守住土味。永定境内拥有2.3万多座土楼,如何才能保护好它们? 2008年永定相关部门着手编制的《福建(永定)土楼保护规划》,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中的杰出项目奖;2011年制订“世遗”土楼五年维修计划,规划筹措8000多万元对23座“世遗”土楼进行全面维修,同时在2011年6月,永定土楼古建筑保护工程有限公司成立,2014年4月该公司取得福建土楼建筑专项施工一级资质,为当地土楼保驾护航。 “2008年以来,我们争取上级文物专项经费补助已突破1亿元,主要用于土楼保护工程。”永定区文物局局长赖晓东说道。 4月24日,永定区长陈荣水前往岐岭乡、下洋镇、湖坑镇、大溪乡等地调研土楼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陈荣水强调,要辩证看待土楼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充分认清加强保护是合理开发的前提,合理开发是更好地发挥土楼历史文化价值的必然途径。当下,除了政府部门大力推动土楼保护和开发,当地人也各出奇招,因地制宜保护土楼,开发土楼。 “我之前承包过食堂、开过酒店,这些经历让我意识到大家比较热衷于‘土味’十足的食材。”2014年,陈安娣回到娘家下洋镇初溪村里的日撰楼,创办了福建省初溪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富硒种植基地200亩,毛竹山360亩、银杏200亩,如果说这是陈安娣生产“土味”的基地,那充满童年记忆的日撰楼便是陈安娣出售“土味”的平台。2014年以来,该公司投入260万元对日撰楼进行保护维修,并开始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当下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日撰楼为主体,集观光、采摘、农事体验、餐饮住宿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今年7月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可以完成,之后我们就可以继续开展活动了。”陈安娣自信地说。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