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则全胜”的长汀巨变
2018-11-26 09:04:3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阙小琴 我来说两句 |
2017年,长汀县河田镇游坊村。(资料图片) 从治山到山河湖草共治,把生态变成金字招牌 从上一代的筚路蓝缕,到这一代的同心协力,数十年治理,让“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的长汀渐行渐远。水土流失大镇河田,也从“一场大雨,河田不分”变成了长汀的大粮仓。到2015年,新的遥感普查结果显示,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还剩下39.6万亩,与30年前相比,可谓沧海桑田。 然而,长汀县没有被眼前的茫茫绿海所陶醉,而是对“不进则退”有着清晰、深刻的认知。 “已经治理的106万亩山地,植被以马尾松等针叶林为主,存在林种结构单一、防火防病虫害能力差、水源涵养功能低下等问题,生态依然脆弱。”长汀县林业局副局长李华庆介绍。 “初步治理区的土壤结构和肥力尚未完全恢复,难以支撑植被的后续生长。如果没有继续治理,植被生态系统存在着‘二次退化’的风险,以前的治理成果也会失去。”长汀县水土保持局高级工程师曾河水不无担心地说。 面对困难和问题,长汀县对症下药,精准治理、综合防治等新的治理理念层出不穷。 走进河田镇露湖村,一片片茁壮成长的山林在微风中摇曳,宛如绿波荡漾。从5年前“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的水土流失区,到如今的秀美山川,是央企中石油集团对口帮扶长汀县结出的累累硕果。而中石油在为河田镇种下万亩生态林的过程中,对树种的选择格外用心。 长汀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江晟介绍说,中石油万亩公益林项目摸索出一套山地套植大苗确保成活率的技术,无患子、枫香、木荷、楠木等17个阔叶林树种,被广泛种植在山林中,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比基本达到5∶5,林木结构趋于合理化,成活率也高达98%以上。 为了突破治理瓶颈,长汀县又探索出“反弹琵琶”的治理方法,用技术创新攻克退化难题。“根据山地植被退化从乔木、灌木到草地、裸地的顺序,我们实施逆向治理,先在生态环境恶劣的陡坡地上高密度挖穴种草,让陡坡地植被快速恢复,然后以草促灌、以灌促乔。”曾河水解释说。 在河田镇晨光村,“反弹琵琶”运用的效果十分显著。经过新方法治理,这里的草、灌、乔混交群体规模初现,全村16776亩山地,已经完成治理的超过1万亩,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 林、草共治的方法,引领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理念向更深层次延伸——从治山向山、河、湖、草全空间治理转变,由水土流失治理向生态文明建设提升。 2013年7月,长汀县被水利部列为45个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之一。目前,全县63个水生态建设项目全面启动,已完成投资24.38亿元,青山绿水的更好愿景越来越近。 2014年12月,长汀县被列为全国第一批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是我省唯一入选的县份。如今,33个试点项目全部启动,已完成投资8.38亿元,好山好水好风光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能想到,三十年前四处荒山、满目荒凉的长汀县,正在让好生态成为自己的金字招牌——2017年,长汀县获得12项国家级荣誉、试点(示范),其中6项与生态建设有关,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候鸟旅居小城等国字号名片熠熠生辉。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