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拱桥镇梧地村贫困群众在扶贫车间内忙着生产的场景 东南网龙岩2月1日讯 据闽西新闻网报道 1月25日,在龙岩漳平市芦芝镇圆潭村,村民陈连发在村书记陈阿生的指导下忙着采收自己种植的仿野生灵芝。陈连发介绍,过去因为村里条件差,陈连发和妻子选择外出务工,这几年村里引导大家发展产业致富,他也回家乡承包山林种植灵芝。今年灵芝长势喜人,老陈心里美滋滋的。 圆潭村曾经是漳平市30个经济薄弱贫困村之一,收入几乎为零。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作为圆潭村“领头羊”的陈阿生和村干部们勇挑重担,根据圆潭村地理自然条件优势,带头并引导村民发展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菜椒种植等项目脱贫致富,村党支部挑选35名政治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党员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共同为贫困户出点子、找路子、谋发展。现在全村共有28户贫困户参与了比利时野兔养殖、灵芝种植、现代竹业项目等7个产业扶贫项目并脱贫,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二十余万元。 圆潭村是漳平市全力推进激励性产业扶贫的缩影。近年来,漳平市积极采取“政府搭台、经营主体补台、贫困户唱戏”的方式,持续大力实施激励性产业扶贫,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都有1至2项生产性增收项目,着力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目前,全市已实施激励性产业扶贫项目239个,覆盖182个行政村(社区),覆盖率96.8%,参与贫困户2235户7199人,贫困户覆盖率74%。从2000多家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中遴选出106家,通过打工、技术指导等方式促进贫困户脱贫增收,脱贫攻坚以来共带动贫困户465户脱贫,实现人均增收3000多元。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群众就业压力增大,贫困户作为弱势群体,就业问题更是突出。为了不影响脱贫成果,漳平市在稳就业、保就业大政策下,注重帮助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就业,通过加大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力度、搭建就业平台、开发公益性岗位以及鼓励企业设立“扶贫车间”等措施,帮助贫困户自力更生。 在漳平市拱桥镇梧地村的扶贫车间,机械设备轰鸣,生产线上村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加紧赶制订单。经过20多天培训的贫困户钟华英就在就业车间上岗,家门口的就业机会让她觉得生产、生活两便利。 “这边上班每个月有近2000元的收入,而且工厂就在村里,离家很近,可以照顾到家里,十分方便。”钟华英开心地说。 梧地村的扶贫车间由漳平市税务局在2018年11月出资25万元,由漳平市国联玩具礼品有限公司与梧地村合办,公司提供生产设备和技术支持,梧地村干部组织劳动力生产,实现合作共赢。车间运营效果良好,共有3条生产线,高峰期安置就业村民60多名,包含村里的贫困户、低保户。 目前,漳平市像这样的“扶贫车间”共有11个,主要是在乡镇开办食用菌菌棒加工、水仙茶制作及在红狮水泥、国联玩具、正盛无机材料等企业开设扶贫车间,吸纳95户贫困户家门口就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企业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双赢。 此外,仅2020年,漳平市就已培训187人次,其中,培训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97人,培训贫困户创业典型90人;落实高职中职教育176人;开发护林、护路、保洁、护理、村务协理员、光伏专岗等公益性岗位175个全部用于安排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增加务工收入。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