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媒体报道指出汇丰银行杭州的一客户在2007年花1000万元购买汇丰银行的QDII理财产品,然而到了今年,只剩下500万元左右。因此该客户大呼:"不要盲目相信洋品牌,境外投资的风险不可不防。"中国经济网记者发现,近年客户购买汇丰银行理财产品亏损事件至少有五起,客户亏损多则达千万。
客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亏损?产品设计是不是有问题?记者试图得到汇丰银行对此事的表态,但截至发稿时止,汇丰银行并没有回应。
两只QDII产品最惨时跌近七成
据近日钱江晚报报道,汇丰银行2007年进驻杭州,严先生就是在当年下半年买的汇丰银行的QDII产品。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前,汇丰银行的工作人员给他作了介绍,让他填写“风险取向问卷”等。最终,严先生选择购买了汇丰银行的两只QDII产品:汇丰中国股票基金和霸菱香港中国基金。
不过据严先生介绍,在去年最惨的时候,1000万的本金只剩下300多万,到现在也只有500万元左右。面对净值的不断缩水,严先生也是进退两难。而让严先生想不通的是,管理这两只理财产品的汇丰的专业团队,理财能力还不如业余时间炒股的自己。
然而,最让严先生不解的是,他投资的两只QDII产品,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经过巨额亏损之后,风险等级却越来越高。严先生认为,面对市场风险,汇丰银行的专业理财团队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和措施,根本没有体现出专业的资产管理水平。
汇丰10分钟电话千万资产化为乌有
据中国证券报2009年6月报道, 2007年10月,金亮请汇丰私人银行客户经理汤太太帮其推荐股票,汤太太在电话里向他推荐了一只产品,说可以用比市场价低20%的价格买入股票,这样比直接购买股票要安全得多,而且可以市场价103%的价格抛售,让他先买1000股试试。直到3个月后,金亮接到汤太太的电话,说他账户中的资金不够交割2600买股计划了。购买产品之前,金亮的账户里有120万美金、60万港币,只买了1000股中国铝业,钱怎么突然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