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出席国新办“五一”假期旅游提示和防疫知识发布会作重要发布
2020-05-07 09:51:48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陈静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4月30日(星期四)下午5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院士,中科院应对疫情科研攻关组组长、中科院前沿局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徐涛院士介绍“五一”假期旅游提示和防疫知识等,并答记者问。 图文实录摘录: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徐想 摄) 雒树刚: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首先祝大家劳动节快乐。明天就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今年的五一假期是12年来第一个五一的5天长假,也是我国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的第一个旅游长假。假期长,大家的旅游热情高,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文化和旅游系统在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前提下,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组织各地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假日文化和旅游产品,充分挖掘了可以开放的旅游资源。故宫和国家博物馆公布明天起开始恢复开放。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近70%的旅游景区已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有序开放。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现在还是疫情防控期间,疫情防控压力还不小。所以,现在旅游景区开放关键要做到错峰开放、限量开放、预约开放、有序开放,确保景区实现安全、平稳、有序。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专门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劳动节假期旅游景区开放管理工作的通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的通知》。4月27日,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专门召开“五一”假期旅游景区开放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旅游景区安全、有序开放作出了具体部署。 我们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的要求,切实加强景区开放管理,确保“五一”假期期间旅游景区安全有序,为满足广大游客旅游需求提供安全保障,营造文明、安全、祥和、有序的假日旅游环境。谢谢。 01 “五一”假期将至,文化和旅游部为了加强旅游景区的开放管理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雒树刚: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你提的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今年“五一”假期的旅游有三个因素在叠加: 第一,广大的游客居家防疫已经相当一段时间了,“五一”出游的热情非常高涨。 第二,相当多的一些地方出台了各种优惠措施,包括免费、发一些消费券等等,给大家提供旅游的优惠政策。 第三,旅游资源是限量开放,还不能完全开放,这个限量是两个方面:一是资源的限量,比如相当一部分景区的室内部分暂时不能开放,这是疫情防控的要求。二是人数的限量,旅游景区接待人数不能超过景区最大承载量的30%。所以这三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就给旅游景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如果防控工作做的不好,就会产生一定的风险。 所以,我们针对这些风险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是推行预约制度,实行预约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调研时,专门提到西溪湿地景区的预约制度,他提出这也是旅游治理水平的表现。各地旅游景区现在已通过实施分时段的预约制度,引导游客间隔入园、错峰旅游,将流量管控的关口前置,变被动的现场分流为主动的行前计划和引导,避免游客出行时间过于集中。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比如明天故宫和国家博物馆就要开放,它也是限量开放、预约开放。故宫每天限额5000人游览,8:30-13:00,是限额3000人。中午13:00-16:00是限额2000人;国家博物馆每天限3000人,9:00-10:00是500人,10:00-13:30分是1500人,13:30-15:00是1000人。 二是合理控制景区流量,实现限量开放。各旅游景区根据自身承载能力和疫情防控的需要,合理控制景区每日的接待人数,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30%。并及时公布景区流量信息,发布旅游提示,为游客出行提供参考。对景区入口、核心景点、交通接驳点、狭窄路段等区域,这几个关键地方,要根据瞬时承载量制定切实可行、灵活机动的流量管控措施。 三是防止人员聚集,实现有序开放。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积极会同宣传部门、公安、交通等部门,加强景区外部游客的疏导,提前做好分流。同时,旅游景区因地制宜,采取提前开园时间、检查点前置、开放多个入口等方式,避免游客在景区入口区域形成聚集。旅游景区对重要游览点、餐饮休息等容易形成游客拥堵的区域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持人员间距,增加人员配备。像餐饮场所是一个很容易实现人群聚集的地方,我们要加大人员疏散的工作力度,保持人员间距,不能出现聚集现象。我们还要优化游览线路,避免线路规划不合理,导致游客扎堆、拥挤的现象,严防人员瞬间的聚集。 四是做好卫生防护,实现健康开放。旅游景区及时对密闭建筑、公共场所、游乐设备、餐饮场所等进行通风换气,加强清洁消毒,引导游客“戴口罩、勤洗手、保距离”做好个人防护。严格落实体温筛检等防控措施,结合实际,配套使用“健康码”核验等手段加强筛查。发现可疑人员,要劝阻进入并暂时隔离,而且要立即通知当地的卫生健康部门及时处置。 五是加强应急演练,实现安全开放。各地旅游景区通过对游客大数据分析,作出提前预判,针对可能出现游客聚集的时段和区域,积极做好各项预案,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突发情况处置能力,确保景区发生突发情况时,第一时间得到处置。谢谢。 02 五一”假期,天气预报说天气逐渐炎热,很多地方也可能突破一些气温的历史极值,请问这对新冠肺炎的传播有什么影响? 中国科学院应对疫情科研攻关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前沿局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徐涛(徐想 摄) 徐涛: 我先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看看王辰院长再补充。目前大家都已经了解,新冠病毒是一种RAN病毒,有囊膜,病毒颗粒形状像球形,对热比较敏感,对紫外线、医用酒精、含氯消毒剂非常敏感。一般来说,通过空气传播的病毒更容易受到气温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看到流感一般在气温较低的冬春季高发。目前普遍认为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直接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 至于新冠病毒是否受气温的影响,目前我们还处于认知当中,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来说明。目前,我觉得在当前的认知水平下,最重要的还是要像刚才讲的,做好个人防护,尽量不要到高风险地区,还要做到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少聚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护措施要到位,这样才能够最大可能地降低传播风险。谢谢。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徐想 摄) 王辰: 天气热了以后,像南方就牵扯空调的使用问题。从各家用的到一定场合用的空调,最好都进行清洁和消毒。一方面可以防止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另外因为空调也是很多病原的滋生地,适当进行清洁和消毒,是这个季节应该考虑的。 03 游客在出行的时候,应该如何做好疫情的防控,做到安全健康的出游? 雒树刚: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既是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游客既是旅游景区疫情防控的参与者,同时也是我们景区安全有序开放的受益者。所以,人人有责,人人受益,大家都要有这种疫情防控的意识、安全旅游的意识。 我想提示以下几点: 第一,游客要增强防疫意识。行前要评估游览的可行性,应提前做好功课,主动学习旅游景区的疫情防控宣传引导知识。各地景区都发布了关于景区游览的须知和注意事项。所以,希望游客准备去这个景区浏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景区发布的这些提示。要积极培养预约参观的习惯,通过预约分时段参观游览。这里,我要特别提醒游客注意的是,没有预约上的游客,千万不要自行前往,一方面给景区的管理会带来不便,另外也给自己出游带来不便。所以,一定要注意提前预约。要根据自身实际,科学规划游览路线和游览时长,提前登记联络方式、来往交通等信息。 第二,我希望广大游客在参观游览、接受游览服务时,应当向旅游景区如实的告知自己个人的健康信息,遵守旅游活动中的安全警示规定,而且要做好个人防护,配合旅游景区测量体温,如果自己到了景区感觉到身体不太舒服,出现了不适的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景区的工作人员。 最后,我也希望广大游客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和管理者,采取必要的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措施。各个景区都有一些疫情防控的措施,这些措施可能会给游客的出游增加一些环节,但这是疫情防控的需要,所以也请游客理解。希望广大游客遵守公共秩序,尤其在旅游景区的入口、重要参观点、购票、休息、餐饮等区域自觉与其他游客保持间距。请大家自觉遵守,减少不必要的接触。谢谢。 王辰: 我想从个人防护方面讲一下。大家都比较了解,在“五一”节期间也不例外,有几个要点。第一口罩还要戴上。毕竟目前还可能会遇到一些有传染性的情况,所以戴口罩还是一种经常采取的防护措施。口罩得会戴,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如果颜色有深浅面,一般是浅色在里面,深色在外面,铁丝在上面,是鼻子塑型用的,捏一下,呼出气不容易使眼镜哈气,密闭也更好一些,还要戴得松紧适度。还有,口罩容易吸水的一面,往往是在里面,但是一般还是按颜色来划分。口罩要注意佩戴方法和时间,如果戴的时间长一些,超过三四个小时或者已经被口水和出汗打湿了,可以考虑更换一下。 第二是洗手,有条件还是用肥皂、洗手液洗手,这样清洁比较彻底。如果没有条件洗手,可以用消毒剂,因为新冠病毒对消毒剂还是敏感的,像酒精类的消毒剂或者含氯的消毒剂,都可以有效杀灭新冠病毒。 第三是保持距离。像刚才雒部长讲的,一定不要人群太密集,特别在餐馆、交通工具、家庭聚会等场所,人要少一些,尤其在密闭的、相对狭小的空间里,特别强调人群不能太密集,否则容易通过飞沫等传播。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四,实际上现在从旅馆到各个景区都可以看到体温监测装置,要注意体温变化。虽然不是每位新冠肺炎病人体温都高,但是大部分在体温上有表现。除了体温发烧的症状,还有呼吸道症状,比如嗓子疼、咳嗽、咳痰等,要注意及时就诊。一旦有这些症状,首先自己戴好口罩,更要注意和别人保持距离,避免接触,以免传给家人、朋友和接触过的人,这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及时就诊也非常重要。 另外,咳嗽、打喷嚏的时候,要注意文明礼仪。从避免传播的角度,要在咳嗽、咳痰的时候,用餐巾纸捂住口鼻,手不要接触用过的餐巾纸里面,团好后处理掉。或者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肘弯遮挡一下,尽量少把飞沫喷出去,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这些个人卫生习惯,不但是新冠期间,平时也应该注意,都对生活有好处。谢谢。 徐涛: 我再补充几点个人防护方面。一是就餐的时候,尽量采取隔位就餐,或者分餐自取,有条件的最好通过公勺、公筷方式,人太多的话,可以打包带走。另外住宿房间要注意开窗通风,洗漱用品最好自带。还有就是大家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注意饮食规律,食物搭配合理,保证食物的多样性,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保持正常的作息规律,防止出现一放开,大家玩得挺开心,出现过劳或者熬夜的情况。我们和病毒斗争,机体免疫力非常重要,要把机体免疫力保持在一个最好的状态,过劳和熬夜会降低免疫力。 另外,随着天气炎热,蚊虫逐渐增多,除了做好新冠肺炎的防控以外,还要注意登革热等通过蚊虫传播的传染性疾病,特别是到南部省份游玩的时候要注意。谢谢。 04 “五一”假期马上就要来了,在保障旅客的安全方面,文化和旅游部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 雒树刚: 安全是旅游的底线,没有安全也就没有我们健康的旅游。所以,每到旅游旺季或者节假日,我们都把旅游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作为底线思维来部署安排工作。今年“五一”假期除了安全生产之外,还有一个疫情防控的问题,所以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加强安全工作,刚才疫情防控我讲的比较多了,下面我从安全生产角度再讲三个方面:一是旅游企业方面,二是部门联动方面,三是游客个人方面。 从旅游企业来说,我们要求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还有旅游景区要对旅游产品、旅游线路进行安全评估。要加强导游的安全教育,要选择合格的供应商,要审查旅游包车车辆和驾驶人的资质,签订规范的租车协议。旅游景区要加强火源的管控,严格控制野外用火,做好防火工作。要加强对索道、缆车、大型游乐设施等设备的安全检查,达不到安全要求的,坚决停止运营或使用。要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旅游饭店要加强对消防设施设备、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燃气和电气设备等重点部位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同时我们加强政府的监管。文化和旅游部门要加强与公安、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卫生健康等部门的联动,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治力度,要求旅游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在“五一”假期期间,我们要加大文化和旅游的执法力度,加强市场执法检查,严格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的经营行为,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游客合法权益。 最后,游客个人方面。我也在这里提醒广大的游客,“五一”期间,要放松心情,但是不能放松安全防范,包括疫情的防控和人身安全。出游期间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出游前要充分了解旅游目的地、景区的各项规定、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要查询景区的开放、限流措施,尤其要了解门票预约、分时段游览等措施。我想,要做到这么几个“不去”:人聚集人多的时候不去;不安全的地方不去;没有开放的地方不去;不具备旅游接待条件的地方不去。这样就能够做好自我的防护。谢谢。 05 “五一”假期期间,文化和旅游部在加强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倡导文明健康出游方面作出了哪些安排? 雒树刚: 旅游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我们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旅游文明也能够推动整个社会文明的提升。旅游的行为实际是人人都践行文明、同时人人都传播文明。所以,我们经常进行旅游文明宣传,也通过各种形式来倡导文明旅游行为。今年“五一”假期,我们会同中央文明办通过这样一个有利时机,宣传旅游文明、推动旅游文明、提升旅游文明。我们有以下几个措施。 第一,发文明旅游宣传提示。我们节前发布了《“五一”出游疫情防控不放松、安全文明记心中》文明旅游提示,这是我们文明旅游的一个口号。指导各类的旅游协会发布文明旅游倡议,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也会同文明办通过网络、电视、广播、微信、微博、短信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的文明旅游宣传和提示。 第二,压实旅游企业在文明旅游方面的主体责任。我们要求各旅游景区在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入口、通道处设置文明旅游宣传栏或者电子屏,沿途要布设文明旅游宣传广告,播放文明提示广播,引导游客遵守旅游活动中的疫情防护要求、安全警示和文明旅游的规定。 第三,加强旅游志愿服务。要求景区强化文明旅游的志愿服务,设立文明旅游引导员,文明旅游志愿服务站,开展文明引导、文明劝导。同时我们也要求旅游餐饮单位要加强餐桌文明的宣传,倡导使用公勺、公筷,加强文明用餐的引导。 另外,我们也从广大游客的角度发了一些提示。希望广大游客高度重视自己的旅游文明行为,要自觉做文明旅游的践行者,要带头宣传文明旅游的各项要求,人人宣传文明,就会形成一个人人践行文明的风气。同时,我们要求各位游客一定要遵守景区的文明旅游规定,要树立文明旅游的规则意识,要爱惜生态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要保护文物古迹,不乱刻乱划,还要维护文明的秩序。我们有了规则意识,才能培养出文明的行为,我们希望旅游企业、旅游景区和游客共同努力,成为文明旅游的倡导者、合作者、互动者。谢谢。 06 针对“五一”期间,青少年儿童、老年及体弱人群,若需要假期旅游出行,有哪些防疫提示和重点需要注意的事项? 王辰: 老年人是易感人群,老年人防护应更加注意。补充一下刚才洗手或者手消毒的问题,在手没有清洁或者消毒之前,不要去摸脸、揉脸,特别不要接触黏膜,像揉眼睛、抠鼻子、摸嘴唇,流感、新冠肺炎都容易传染。老年人抵抗力更低,更容易被传染,而且一旦传染上,就特别容易形成重症,要加强防护。如果对青壮年旅游相对放开一些,对老年人而言,就更加要有警戒之心,就是身体弱的、年龄大,不一定赶着在疫情阶段或者潜在疫情的阶段去旅游。孩子也是一样,要加强保护,这是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另外,老年人往往有很多基础疾病,一定要给予重视,不仅是对新冠单一疾病的防护,往往更常遇到的是基础疾病,比如慢阻肺、冠心病、高血压等,因此对老年人来说,要特别注意药要带齐,常规医疗照护要准备好,这都是非常重要的。旅游的时候,老年人和孩子都不能疲劳,疲劳以后免疫力会下降,老年人特别要小心有外伤和摔倒的情况发生。概而言之,对老年人和孩子要更加注重防护,是否出游,要多一番考虑。谢谢。 雒树刚: 我补充一下。你提的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在节前布置的“五一”旅游安全防护工作中一项重要措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传统,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对老年人和儿童,各地旅游景区都设置了专门的接待服务人员,老人和儿童在旅游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不适状况,需要景区协助的,可以向景区及时、主动提出来。现在很多景区都有APP,大家到景区门口可以先下载一个,有急事赶紧联系,会有人员及时提供帮助。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