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社会|视频|福建|时评|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军事|美国|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博物院 > 资讯 > 文博快讯 > 正文

“我与中国文物报”征文 | 文博工作的指路明灯

2020-07-28 17:37:50 程存洁 来源:  责任编辑:陈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今年是《中国文物报》创刊35周年。35岁,犹如人的青壮年,年富力强、意气风发,正是干事创业的黄金时期。

《中国文物报》至今已出版发行近三千期,开辟了新闻、综合、博物馆、展览、考古、遗产保护、鉴赏、图书、文创、工艺、文旅等多个特色专刊、版面和栏目,融学术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早已成为海内外读者了解我国文博事业发展状况的一份专业性报纸,深受大家喜爱。我也非常喜欢这份报纸。作为一名文博工作者,我不仅是《中国文物报》的忠实读者,也是该报的积极撰稿人。

自《中国文物报》创刊以来,我就一直是她的忠实读者。每一期报纸,我都迫不及待地盼着她早日寄达广州。每个栏目,我都会认真阅读,无一遗漏。每一期报纸,读完后,我都会好好珍藏。我从《中国文物报》汲取了许多考古学知识和文物鉴赏知识。

《中国文物报》不仅给读者提供大量专业知识,而且还及时地报道全国各地的文博工作信息,为全国文博工作者架起了一座桥梁,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我记得2000年从美国完成学业回国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我策划了一系列有特色的展览,一些展览消息,都是通过《中国文物报》及时传送出去的。比如,为响应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我们实施跨界合作,于2000年7月与新疆哈密市群艺馆合作,精心挑选了一批哈密农民画,组织“新疆哈密民间绘画艺术展”和“新疆风情摄影展”在广州展出,增进了两地文化交流。展览展出后,2000年7月26日《中国文物报》在第2版以《新疆民间绘画风景摄影展在广州举办》为标题作了及时报道,引起了全国文博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博物馆学会成立后,积极主动融入国际博物馆的大家庭里,每年都号召各地开展不同主题的国际博物馆日活动。200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与全球化”。这次活动,广州首次联手省区市各级博物馆和行业博物馆开展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尤其是有广州货币金融博物馆、广州邮政博览馆和陈李济中药博物馆(筹)等行业博物馆的积极参与,给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增添了新活力,从而达到了国际博物馆协会当年所倡导的“不论博物馆的属性,不论博物馆的藏品类别,他们在当代全球化社会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效果。为了让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广州还首次实施延长闭馆时间至晚19时的夜场活动。活动期间,国家文物局派工作人员到场指导。活动结束后,我受邀撰写了《国际博物馆日启示点滴》一文,与全国文博同行分享工作经验。该文刊登在《中国文物报》2002年6月7日第3版。

20世纪末至新千年初,中国博物馆迎来了一次建设高峰期,社会各界迫切需要了解海外博物馆建设的新思路和新经验。在此背景下,我受《中国文物报》编辑的约稿,将1999年我在美国学习期间的所见所闻和所学习到的有关博物馆建设的知识整理出一篇短文,该文以《博物馆:添一双现代慧眼》为题,刊登在《中国文物报》2001年1月17日第6版。文章提出了“博物馆的建筑设计、文物保护和教育活动要有现代意识”的观点。今日重温,仍觉这些观点依然有价值,没有过时。

《中国文物报》十分重视报道基层文博单位工作的点点滴滴,但凡是基层文博单位开展的文物工作,如新征集的文物,或新开展的考古发掘工作等,都会予以及时报道,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文博工作者,调动了基层文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正是在《中国文物报》关注基层、走基层工作作风的引导下,我在随后开展的文物工作中,十分留意博物馆里新征集的文物或流散在野外的文物,并就此展开研究,积极向《中国文物报》投稿。

记得20世纪90年代是广州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时期,地铁开始建设,一座又一座跨江大桥不断修建。广州江湾大桥建成通车后,为使越秀南路与江湾大桥顺利衔接,1999年一座位于珠江北岸江湾大桥西侧有百余年历史的大沙头火车站被拆除。当年,文博工作者闻讯后,连夜赶往拆除现场,从被拆建筑物内抢救回一批珍贵文物,其中一方立于1909年且刻有文字的广九铁路奠基麻石,被运回了博物馆收藏。铁路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广九铁路的修筑为广东走向近代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块奠基石是重要的历史物证。为此,我搜集资料,就这方奠基石作了仔细研究,写成《百年前广九铁路奠基石》一文,被《中国文物报》选登在2000年9月24日第4版,使社会大众了解了广九铁路的历史。

1998年,我们在广州沙面大街69号广东协和神学院内一工地,发现两块花岗岩石墓碑,上面刻有英文,一块立于1874年,另一块立于1878年。碑文里记录了FEI-LOONG、NGNAN-TIEN、CHIEN-JUI、LI-CHI等船名。我通过查找粤海关档案,搜集到一些重要资料,考证出上述船名的中文名称分别是飞龙、蓝天、前追、利志。后来我又请教咨询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林业强馆长,对碑文中记载的英文缩写符号H.I.C.M.和H.I.C.M.S.及H.I.C.M.R.C.作出解释,最终得出了上述船只与粤海关有关、遇难者为粤海关海班职员的结论。这两块碑文记载了粤海关的事务,具有较高的文物和史料价值。后来我写成《粤海关海班职员遇难者碑》一文,被《中国文物报》选登在2002年7月24日《收藏鉴赏周刊》第6版。之后,这两块墓碑得到了当地有关单位的很好保护。

我寄给《中国文物报》的文稿,得到过李让、钱冶、王征、崔波、游敏、何文娟等诸位老师的精心指导。我个人在文物工作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绩,也得到《中国文物报》的肯定,2012年1月11日第3版刊登了柳玠夫先生撰《有心人做的有心事——有感程存洁先生的新著述》一文,对我为及时保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批珍贵史料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正是一种道义和担当、奉献与回报精神的表现,是有良知的人应该做的有良心的事!”

日前,《中国文物报》发出“纪念《中国文物报》创刊35周年‘我与中国文物报’征文启事”,总编辑李让第一时间告诉了我这个好消息。我读过启事后,心中感慨良多,有些激动,决定踊跃投稿。回想起自己与《中国文物报》交往的点点滴滴,我深切地感受到,入职文博单位30年来,我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中国文物报》的关怀和支持。正是在《中国文物报》的引领和陪伴下,我从一名年轻的文博工作者成长为一名有丰富经验的文博专家,《中国文物报》是我走在文博道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祝《中国文物报》越办越好!(程存洁)

>>>征文选登 “我与中国文物报”征文 | 我的良师益友《中国文物报》

【点击了解征文活动详情】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照片墙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省博快讯
更多>>文博快讯
更多>>展览公告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