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社会|视频|福建|时评|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军事|美国|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博物院 > 资讯 > 文博快讯 >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正定:古城保护好 生活更美好

2020-07-31 11:52:55 徐秀丽 来源:  责任编辑:陈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青石板路,溪水潺潺,城楼城墙、古寺古塔,随心漫步,不觉嘈杂……盛夏,正定古城的人们尽情地享受着美好的时光。

“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说的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

正定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5处、正定县文物保护单位23处,被誉为“古建艺术宝库”。

登得上城楼 望得见古塔 记得住乡愁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正定始终保持对文物敬畏之心,秉持正确保护理念,把古城保护放在首位。

去年9月正定县开元小学投入使用,古色古香的教学楼外立面、古风古韵的门窗,与其周边的县文庙、府城隍庙、开元寺相得益彰。开元小学所处的位置,曾是一家电子元器件厂。

正定北城门建起了遗址公园,一段段残缺的古城墙巍然屹立。拆迁改造以前,这片区域全是杂乱的民居。

拆除与古城风貌不符违建7万余平方米。在古城东部建设新区,古城疏解有空间、发展有支撑。动迁24个片区,2942户居民、30个机关单位、13家企业迁出古城。

登上正定南城门城楼,放眼望去,各项建设都与古城风貌、文物古迹相适应,让古城更有古韵。

“近年来,正定全力推动古城风貌恢复提升,将文物保护利用纳入城乡规划,寓于城市建设、乡村振兴之中,形成完备规划体系。坚持‘原真性、完整性’,划定8.9平方公里历史城区范围,编制《正定县(正定新区)总体规划及古城风貌恢复提升规划与实施》等多项规划。‘多规合一’‘多图合一’,各项规划都与古城规划衔接统一。” 正定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鹏介绍。

为使今后古城保护、规划、管理及利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石家庄市正定古城保护条例》于去年10月1日颁布实施,这是河北省首部关于古城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在古城土地利用方面,条例强调:根据正定古城保护需要,可以有序疏解非古城功能;外迁腾退的房屋和土地,优先用于古城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按照条例,将重点控制古城内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和形式,保护古塔、古寺之间的视觉通廊,保持古塔、古寺、古城墙、历史街巷和传统民居形成的古城整体风貌。条例明确每年8月24日为“正定古城保护日”。

2017年启动的四大城门保护恢复、古寺群落修缮、阳和楼复建、荣国府周边环境整治等24项工程,到2019年底全部竣工,历史城区空间轮廓一览无余,“国宝”获得应有“尊严”,千年古郡、北方雄镇的历史风貌有效恢复,“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成为现实。

为切实做好正定古城保护利用工作,近日,正定县编办从县编制总量内调剂107名事业编制,充实到正定县文物保管所等4个承担古城保护工作的单位。正定县文物保管所为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所属事业单位,下设隆兴寺、开元寺等14个保护所,负责隆兴寺等10余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日常看护任务,原有编制177名,本次新增48名,共有222名事业编制,为正定古城保护管理提供更好的保障。

把历史融入现代生活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历史文化街灯光闪耀,在开元寺南广场遗址,温馨柔和的黄色灯光照进遗址内,清楚地展示了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7个历史时期的连续文化层叠压……

开元寺位于正定古城内,始建于东魏时期,唐开元年间更名为开元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南广场遗址位于开元寺现址的南侧,面积约12000平方米。2015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开元寺南广场遗址开展了考古勘察工作,这是河北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城市考古项目。5年来,考古发掘出土了2000余件珍贵文物,明确了遗址内存在的开元寺寺庙建筑系统,晚唐五代时期城墙防御系统,北宋、金、元、明清时期民居、街道系统等三大系统,一幅千余年前古城居民的市井生活图卷,一座承载着军事、商贸、老百姓安居乐业梦想的“九省通衢”,日渐清晰地露出真颜。

“一边是静谧深埋的历史,一边是繁华的现代生活——二者如何融合?如何把考古成果及时和老百姓分享?”遗址考古发掘领队陈伟介绍,2019年8月,为了让文物活起来,开元寺南广场遗址夜间对外开放,延长了公众观看时间,这在河北考古史上是首次,虽然只是一个小小改进,却让文物和考古工作进一步融入现代城市生活中,更让人们有了文化归属感。

正定有馆藏文物7672件,一直深藏在库房,缺乏展览展示场所。2017年1月,正定博物馆建设列入《正定县(正定新区)总体规划及古城风貌恢复提升规划与实施》工程。2019年12月,正定博物馆建成开放,博物馆采用中轴对称的园林布局,馆内设有陶瓷厅、造像厅、遗址厅、石刻厅、古建艺术厅等9个展厅。开馆以来,观众络绎不绝,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爱国教育示范基地、文物馆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正定文化研究基地等功能。

“城墙博物馆、元曲博物馆等同时建成开放,现在正定人更多地走进博物馆,了解文物故事,感悟和增强文化自信。”王鹏说。

完善城市功能 提升百姓幸福感

一湾碧水护城安,两岸美景入画来。

历史上周汉河(护城河段)是正定古城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宽十余丈,深二丈,为正定一大胜景。

2017年1月,正定开始建设周汉河带状公园,占地面积54万平方米,长4.3公里,拓宽河道至30米,两岸建设滨河景观路、景观桥;建设音乐喷泉,增设乌篷船、画坊,投放8万尾锦鲤、草鱼、白鲢等鱼类,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还聚集了黑天鹅、鸳鸯、野鸭、红嘴鸭等12个种类600余只水禽。公园的建成使正定古城风貌得以进一步恢复,环境进一步提升。

傍晚,南城门外,美丽的彩霞映入眼帘。

入夜,周汉河在万盏彩灯映衬下,唯美妙曼,如诗如画。

瓮城内,人们信步闲游,好不惬意。不远处,几个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玩得不亦乐乎,稚嫩的脸上挂着笑容。

“统筹好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维护老百姓利益的关系,以古城文物保护促进环境改善,建设文化底蕴深厚、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之城,造福当代、惠及后人。”王鹏说。

近年来,正定把文物保护、县城建设与“旅游兴县”相结合,按照“无处不精细、无处不精美、无处不精心、无处不精彩”的标准,大力推进城市管理各项工作,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

“正定的大街上每天都这么干净,人们看着也敞亮。”说到环境,居民们赞不绝口。走在大街小巷,处处干净整洁、整齐有序。

正定坚持把古城保护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相结合,改造提升15条主干道、609条小街巷,435公里空中线缆全部入地,新建云居湖等15个公园游园,绿化覆盖率40.26%。免费提供113辆观光车、16台直饮水机、930个便民座椅。完成69个老旧小区和18个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实施“厕所革命”,新改扩建厕所625间。转变环卫模式,243辆清扫车全城机洗机扫;垃圾分类,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100%……

在大佛寺、荣国府、赵云庙等景区附近兴建了免费停车场。2017年5月以来,正定全面拆除临街机关事业单位的围墙,免费开放停车位。目前,全县共有17个大型停车场,28000多个停车位供居民和游客免费使用,解决了停车难、停车贵问题,更让人们切身感受到了“自在正定”的真意。

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古城功能日益完善,古城古韵更加彰显。正定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河北省洁净县城,百姓在享受古城保护成果的同时,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发挥示范作用 助力乡村振兴

正定县塔元庄村口竖立着一块牌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个坐落在滹沱河北岸的村庄,正在向着奋斗目标阔步前行。

正定县乡村旅游以塔元庄村为示范,以点带面,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正定集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农村公路实现“村村通”,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农厕全部无害化改造,污水实现无害化处理。整合农业、文化、旅游等资源,建设梦乡小镇、樱花小镇、酒香小镇、木都小镇等。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会展农业、创意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园区、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及健康养生、农家乐等新兴业态建设,推动园区变景区,重点打造野槐林、沙洲湾、桃花节、南白店驿站等美丽乡村游、现代农业游,逐步形成点线面结合的乡村旅游发展新局面。

古城、文物、历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带动多业态发展,刺激了消费、拉动了经济增长。2019年,正定接待游客1496.8万人,旅游收入78.3亿元。

目前,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正定有序开放景区、南关古镇等区域摊点;夜经济与文旅融合,发放消费券、减免电费,增加就业,释放夜经济活力。

“文物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要和城市经济文化生活密切联系。坚持以人为本,通过系统规划和细致服务,既保护古城又惠及民生。”王鹏说,“古城保护好,生活更美好,已经成为老百姓的共识。”(徐秀丽)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照片墙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省博快讯
更多>>文博快讯
更多>>展览公告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