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看基层 |“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将扩大石窟寺保护范围
2020-12-17 09:15: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静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12月9日至12日,在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文物保护看基层”(重庆)主题宣传活动中,重庆市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黎方银表示,不论是气势恢宏的世界文化遗产,还是分布在山间乡野的中小石窟,都是“记住乡愁”的载体、散落在乡间的遗产,当地都将全力保护。2020年9月重庆制定了大足石刻中小型石窟保护三年滚动计划,将用三年时间,解决75处石刻造像面临的问题,提升文物保护状况。 地处重庆西部的大足区境内,现有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刻造像75处,总称为大足石刻。这些石刻造像始凿于初唐,历经晚唐、五代、北宋,兴盛于南宋,延续至明、清,具有点多、面广、线长且绝大多数裸露于山间荒野的特点。 为探访大足区宝顶镇乡间的一处佛祖岩摩崖造像,记者随队伍穿过山间羊肠小道,向山野拾级而上,方才见到。黎方银介绍,该点位多年前保护条件极差,造像房屋周边杂草丛生。2017年大足石刻研究院对造像的保护建筑进行整体维修,治理了文物本体病害,租用光纤完善了安防设施,并纳入大足石刻监测预警系统中。 记者到访当天,大足石刻研究院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邓启兵正开展佛祖岩摩崖造像信息采集工作。他说,该团队将陆续为大足区内中小石刻照相记录、简单测评,调查记录文物保护状况、管理状况、安全设施状况等,以全方位调查为未来制定更加科学的保护方案奠定基础。 石刻的病害多为渗水、岩体不稳定、风化等问题。黎方银介绍,当前,大足区石窟寺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已越来越少,预防性保护将是未来文物保护的重点。大足石刻先后已实施岩体加固、水害治理、数字保护、监测预警、环境整治等30余项文物保护项目,从文物本体保护、彩绘修复、危岩加固、水害治理到三维数字化、监测系统建设,基本形成全方位保护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科技加持,大足区还沿用了上世纪50年代建立的人防举措。目前,大足区仍聘请有62名村级义务文保员,建立起区、街镇(部门)、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让专业巡查与群众守护相结合,确保文物安全。 “每天巡查造像,打扫卫生。”46岁的罗开洪今年接棒父亲成为一名“义务文保员”,其家屋与佛祖岩摩崖造像距离仅百米。幼时在造像处玩耍,如今守护造像,罗开洪心生自豪。 (中国新闻网 钟旖)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