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助力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我国文物行业第一个职业技能标准发布
2021-10-27 16:50:3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陈静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文物修复工作对于保护珍贵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而文物修复师作为直接对文物采取处理措施的人员,其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到文物安全,决定着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的质量和水平。为规范文物修复从业者的从业行为,引导职业教育培训的方向,为职业技能鉴定提供依据,培育有工匠精神的文物修复师,10月19日,国家文物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据介绍,《标准》依据有关规定将本职业分为壁画彩塑文物修复师、纺织品文物修复师、 金属文物修复师、石质文物修复师、陶瓷文物修复师、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师、出土(水)竹木漆器文物修复师、土遗址文物修复师、木作文物修复师、泥瓦作文物修复师、油漆作文物修复师、石作文物修复师、彩画作文物修复师十三个职业方向,六十五个职业等级。内容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权重表四个方面,并将该职业技术等级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 《标准》对各方向文物修复师职业分别进行定义注释,一是规定了文物修复师的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对文物修复师相应等级技能鉴定评价、理论知识考试、技能考核及综合评审方法和方式做出了要求;二是提出了相关职业道德基本知识、职业守则以及应掌握的通用基本理论知识、安全知识、环境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等内容;三是理顺了不同职业方向的职业功能,并根据不同等级文物修复师在工作内容中应达到的结果或应具备的能力、掌握的技术理论、操作规范和安全规范等知识点进行了细分;四是合理匹配不同职业方向、不同等级所对应的职业功能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权重。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谈到,《标准》是我国文物行业第一个职业技能标准,将推动文物修复向社会开放,对文物事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标准》的颁布、实施,对规范文物修复师职业管理,推进文物修复人员职业技能评价科学化;提升文物修复质量,提高文物价值阐释水平;打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促进文物修复队伍建设;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的衔接,是人才培养、使用的重要依据。 《标准》的实施涉及广大文物修复工作者的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还需要开展大量的基础工作。顾玉才说,下一步,我们将做好广大文物修复工作者能够切实理解并运用的标准,感受到更多的职业归属感。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