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0 10:25:00 作者:林思翔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
社洋地处宁德蕉城与福安交界的山坳里,属蕉城赤溪镇管辖。从镇区驱车出发,就一直在山中盘旋绕弯,一会儿是陡坡上下,起起落落;一会儿是林荫竹影,穿越环绕。一路上除了车轮转动,听不到别的声音,异常寂静。但有风声飘来,如同天籁。约莫一个小时后,就到达了社洋村。 群山环抱的社洋,海拔900多米,村不大,百来户,房舍高高低低地散落在山窝里。村后群峰高耸,浓密的林木和竹丛,在村子周遭围起了一道厚实的屏障。因了这铁桶般的“围屏”护卫,村子田地上菜蔬青绿,老人们在房墙下悠闲地安享着阳光的绵绵暖意。这里南下蕉城赤溪和北上福安甘棠都得走20多里山路。山高地僻,人迹罕至,当年是个异常闭塞的小山村。 这个“山高皇帝远”的山村,过去深受地主的压迫剥削。为了发动农民起来开展革命斗争,拯救农民于水火,1934年,担任福安中心县委领导的曾志曾经来到社洋。至今,90年过去了,当地人民依然念念不忘。 社洋地处高山,本来耕地就少,可有限的土地多数被地主所占有,当地百分之九十以上农民无地或少地,靠租种地主土地过日子,受到高租重利的剥削,租额为“倒六四”或“三七”,地主占大头,农民占小头。这样,农民一年的辛勤劳动,给地主交完租就所剩无几了,佃户常常是“镰刀挂壁,锅底朝天”。遇上自然灾害的歉收年,佃户贴了种子、工本仍不够还租。农民日子过不下去,向地主借钱,先是“内加五”(借10元,立票15元),后以月息加二,本生息,息作本计算,一年未还,就翻几番,使农民永远还不起这债。 有压迫就有反抗。苦难深重的社洋农民蕴藏着巨大的革命潜能,它与闽东许多农村一样,一旦火种点燃,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1934年2月3日,中共福建临时省委给福安中心县委发出指示信,要求:“……依照党的土地纲领和苏维埃的土地法令,迅速地发动领导各乡贫农雇农与中农实行没收和分配地主阶级土地的斗争。” 2月17日,中共福安中心县委在福安溪柄甲厝召开扩大会议,会上讨论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苏区实行土地革命,开展分田运动,由曾志负责起草《分田纲要》”。曾志1933年5月由福州中心市委调来闽东,参加福安中心县委领导工作。此前她曾在闽西参加过土改,经历过这项工作。很快她就把《分田纲要》草拟出来,并在福安柏柱洋搞试点,而后在闽东全面推开。 社洋紧邻福安甘棠,受福安南区农民运动的影响,这里的农民早就萌发了“斗地主分田地”的想法,群众基础较好。1934年2月的一天,受福安中心县委委派,曾志从福安境内前往安德县安乐区社洋村,要把“土地革命”往南推进。 二月的闽东山区春寒料峭,阵阵山风吹得身上不停地打着抖瑟。路边的迎春花星星点点,绽开笑脸,吐着芳香。急于赶路的曾志无心多看,只埋头行路。上岭,下坡,再上,再爬。面对这上上下下的寂静山道,曾志的思绪也像这路况一样上下起伏。她想到自己几个月前在秘密状态下来到福安。闽东白色恐怖严重,自己一个外地人,语言不通,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发现。而且在农村,村子小,房子杂,人来人往,秘密隐藏很不容易。加之又是个女子,经常还要同战士们一道行军打仗,多有不便。有时虽然化装成农村少妇,但进出村子也很不容易,危机四伏,随时都有被捕的危险。凭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自己在福安坚持了下来。想着想着,她不禁加快了脚步,翻过了几座山头,穿越几片原始森林,终于到达了社洋村。 这位讲“官话”的青春女子的到来,让村民们既惊讶又高兴。曾志就在贫农妇女杨嫩妹家中住下,与当地党员杨益学一道开展工作。她深入社洋各个自然村,访贫问苦,扎根串联,发动群众,把大家的革命潜能激发出来,组织贫农团,反对地主的剥削压迫。仅十来天时间,报名参加贫农团的人数就达适龄对象的90%以上。贫农团组织起来开展工作后,曾志奉命返回福安。 由于贫农团工作进展顺利,群众进一步发动起来,安乐区委、区苏维埃政府先后成立,杨益学任安乐区委书记。曾志闻讯非常高兴,当即写了一副贺联:“政柄夺回天正晓,渠魁歼却日方西”,派人从福安专程送给杨益学表示祝贺。随后,在安乐区委领导下,安乐区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了警卫连、游击队、肃反队、赤卫队等革命武装和贫农团、妇女会、少年队等群众组织,革命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 那时,安德苏区敌我斗争形势非常复杂。这年3月17日,为了开辟安德苏区新的红色区域,把福安、宁德苏区连成一片,安德县委书记叶秀荃和县委军事委员、下南区苏维埃主席陈洪妹率领赤卫队80余人开赴与社洋毗邻的龟山。3月25日,不久前刚投靠革命的宁德县龟山大刀会在其头子林明益三兄弟策动下,重新投向反革命阵营。林明益在龟山以设宴“犒劳”安德县领导为名诱骗入席,事先埋伏四周的刀匪一拥而上,大打出手,叶秀荃、陈洪妹奋起反击,但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赤卫队员除少数死里逃生外,大部遇难,72位烈士血染龟山。4月21日,闽东红军红二团红十六连在福安下南区赤卫队近千人的配合下,荡平了宁德龟山反动民团,将民团和刀匪200多人一网打尽,缴枪20多支,镇压了反动的林明益三兄弟,为在龟山死难的烈士报了仇。 社洋、龟山一带山高岭长、村落分散,土匪经常出没,人称“土匪窝”,虽镇压了一批,零星刀匪依然存在。1934年秋天,曾志再次风尘仆仆地来到这敌我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的深山腹地社洋村。 这次来,主要是领导农民进行分田。她进村后,首先召开各阶层干部和群众会议,宣传党的土地政策,介绍柏柱洋分田试点经验。在曾志领导下,社洋所在的安乐区至9月下旬分田结束,全区11个自然村、712户、2967人,每人平均分配一亩三分地,做到“土地还家”,实现了千百年来农民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和“土地谁种归谁收”的愿望,农民欢欣鼓舞。 这年的10月1日,曾志第三次来到社洋,这次来她格外高兴。这天,她主持召开社洋安乐区分田运动胜利大会。全区近3000名民众参加会议,男女老少,载歌载舞,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庆祝分田运动的胜利。曾志更是喜不自禁,她言辞激昂,鼓励大家团结战斗,共同保护这次革命斗争取得的丰硕成果。曾志那简短而又充满激情的话语,一直鼓舞着社洋人民坚持革命,勇往直前。杨氏宗祠和社洋堂见证了当年曾志在这里革命活动和分田分地的经历。 不久,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反扑,大肆“围剿”闽东苏区,社洋惨遭灭顶之灾,全村32座房屋被烧毁29座,村子成了一片废墟。社洋人民不怕牺牲,坚持斗争,英勇不屈,保卫胜利果实。在与敌人斗争中,社洋被杀害的革命烈士就达14位。 90年后的今天,社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公路把这里与外部世界连接了起来,不再闭塞了,人们过上了小康生活。杨氏宗祠里展示着这里革命历史的文物与图文,成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曾志上社洋的故事在社洋村几乎家喻户晓。90年前党领导的轰轰烈烈土地革命那一幕,成了村里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让人们倍感自豪!(福建日报 林思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