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宁德要闻 > 正文
人居环境提“颜”增“质” 绘就振兴最美底色
2024-06-07 19:58:13 陈容 来源:宁德文明网  责任编辑:陈玲汇  

初夏时节,行走在闽东山海间,一个个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条条乡村小路干净整洁,溪流两侧鲜花盛开、绿树成荫,恬静悠然、生态宜居的乡村美景尽收眼底。

柘荣县靴岭尾村干净整洁优美

近年来,宁德市围绕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村容村貌整体提升等工作,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分类晋级专项行动,全面推动乡村环境由干净整洁有序向生态美丽宜居蝶变,打造出一批成效好、环境美的特色村,持续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提档晋级

推动“脏乱差”到“洁净美”

5月28日,蕉城区三都镇黄湾村农村生活污水管网铺设现场,施工人员各司其职,开挖渠道、清理淤泥、铺设污水管道、浇筑混凝土,一片繁忙的施工景象。目前,工程进度已过半。

农村污水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措施之一。

据介绍,今年,蕉城等8个县(市、区)计划投入资金2.8亿元,重点推进88个村庄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因地制宜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促进农村生活污水全面收集,应收尽收。

一池荷花,十里清香。每年夏天,位于周宁县浦源镇的鲤鱼溪景区总会吸引一大批游人慕名而来,赏荷花、观鲤鱼……

鲤鱼溪百亩荷花池临近居民生活区,浦源村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生态化处理,处理过的尾水引入荷花池,发展荷藕种植,实现资源化利用。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近年来,宁德市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结合实际,将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建设品质提升工作统一纳入市政府“十五个专项行动”统筹部署推动。市委、市政府召开工作部署、项目推进及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等系列会议,不断强化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责任落实,持续完善“牵头抓总、分工负责、属地落实”工作推进机制,通过制定年度农村人居环境分类晋级工作要点,对实施人居环境提升、村庄风貌提升、基础设施提升、综合服务提升、数字智能提升、样板示范提升等六大重点工程共52项重点任务进行全面部署。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对农村人居环境分类晋级专项行动考核前三名的县(市、区)给予资金奖励。

过去一年,宁德市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分类晋级专项行动为抓手,分批推动“提档晋级”,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基础版”村庄全覆盖,创建“标准版”村庄1330个、“提升版”村庄681个;新改建农村公路405公里;新建改造36条10千伏农网线路、381个供电台区;新建改建农村供水管网1030.4公里,启动10处新改扩建规模化水厂;新建改建乡镇污水管网219公里,完成74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整治农村裸房1.18万栋、危房改造360栋;完成户厕改造929户;推动14个乡镇全域落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机制,256个村庄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干湿分类试点建设。

健全机制

推进“一时美”变“一直美”

5月29日,寿宁县平溪镇组织镇村干部、网格员、群众,对沿街道路垃圾、“牛皮癣”等进行整治,助力和美乡村提“颜”增“质”。

近年来,宁德市各地坚持以党建引领“微网格”,广泛发动、积极动员社会力量,群策群力,共建共治共享宜居宜业美好家园。“我们坚持‘党建+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组建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公益岗位和群众等‘6支队伍’,形成干群竞相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去年以来,累计清运农村垃圾1799吨,整治乱堆放约80处。”寿宁县平溪镇副镇长范希云说。

“村民如有发现‘脏乱差’现象,可随时拍照上传平台,接到通知后我们会及时处理并反馈。”寿宁县南阳镇东吉洋村党支部书记徐锡森说,该村划分7个网格,党员、网格员带领村民开展六清楚(扫清楚、拆清楚、摆清楚、分清楚、粉清楚、管清楚)、三集中(鸡鸭集中圈养、厨余集中清理、农具集中摆放)、两特色(荒地变菜地、菜地变花园、垃圾变资源、废品变景观)行动,推动村庄旧貌换新颜,并依托网格管理数字化平台,助推乡村治理提质增效。

记者手记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工作,也是增进群众福祉的民心工程。春末夏初,记者走访福鼎、霞浦、周宁等地,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乡村“颜值”越来越高,群众幸福感明显提高。在宁德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及农村人居环境分类晋级专项行动的助推下,从山间到海边,越来越多农村告别“脏、乱、差”,迎来“洁、净、美”,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不断攀升。越来越多农民主动转思路、闯新路,依托好生态好资源,书写“美丽乡村+”文章,发展乡村游、亲子游、研学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田园变游园、风景变“钱景”,促进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在农村“三美融合”。

“村里的事,应该由村民共同解决。”周宁县泗桥乡坂坑村党支部书记宋玉春表示,我们坚持创新党群议事工作法,设立“党群议事亭”,由村“两委”成员担任轮值“亭长”,围绕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惠农政策等方面,定期组织党员、村民代表、群众“闲聊”村务,收集意见建议,形成“共谋、共建、共治、共享”村庄建设的良好氛围。

屏南县寿山村建立乡域、村、片区到街巷的四级管理模式,延伸基层治理“触角”,让老百姓有问题第一时间“下单”,村级组织第一时间“接单”,并设置“听心箱”,引导老百姓对村级组织建设发表意见。

近年来,柘荣县靴岭尾村持续开展“五好五星”评选活动,通过日常收集、年底交叉评比、年终村民代表大会表彰的模式,每年评选25名“带富之星、诚信之星、孝德之星、友爱之星、清洁之星”,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村庄建设,让“村里事‘变’家里事”。

小积分也能激发大动能,古田县凤埔乡苏墩村创新实施“我爱我家”乡村治理积分制活动,引导村民自觉参与乡村大小事务。

以绿为美

打好“生态+文旅+产业”组合拳

每到周末,位于霍童溪畔的蕉城区溪池、贵村、云气等村,总会迎来一批批游客,寻一片绿地、搭一块天幕,三五好友谈天说地、品味美食……

霍童溪在溪池段形成天然的“S”型,河流两岸景色宜人。溪池村立足村情,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游、生态游,完成改水改厕、房屋立面改造、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村庄绿化美化,太极表演广场、溪边木栈道等项目建设,擦亮生态底色,吸引大量游客纷至沓来。

穿行闽东山海间,一路好风景。位于福安市东北部的南岩村曾被群众称为“难言”村,村庄一度老龄化、边缘化、空心化。如今,南岩村旧貌换新颜,民宿、书院、咖啡屋、手工皂坊等业态多元发展,晋升网红打卡目的地。

南岩村党支部书记王信华说,立足“研学、文创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定位,南岩村广泛发动乡贤、村民推动家乡建设,保护修缮古建筑群,净化、绿化、美化、优化家园,年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

在福鼎市赤溪村,一家家农家小院精致美丽。福鼎市妇联副主席周月容说,福鼎把美丽庭院创建与乡村产业振兴相结合,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庭院+品茶”“庭院+采摘”“庭院+民宿”“庭院+电商”等新业态,带动群众户均增收1至2万元。

好风景带来好“钱”景。近年来,宁德市各地积极推进“五个美丽”创建,以“微改造、精提升”理念,打造美丽乡村庭院、美丽乡村微景观、美丽乡村小公园(小广场)、美丽田园、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五个美丽”示范点2140个,并积极培育庭院经济、田园经济和农旅经济等新业态,打造沿滨海岸线、沿交通干线、重点景区周边等乡村旅游风景线,让闽东大地一个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乡村“串珠成链”、熠熠生辉。(闽东日报记者 陈容 文/图)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