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宁德要闻 > 正文
霞浦二铺村:内外兼修绘就乡村新画卷
2024-07-16 11:47:59 茹捷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陈玲汇  

cbe6f68eb0c73bfa125535bbecaa2b0c_p3_s.jpg

盐田乡二铺村全景

走进霞浦县盐田乡二铺村,房前屋后的绿植花卉将山村装点得格外美丽;粉刷一新的农家洋房鳞次栉比;畲族文体广场宽阔壮观,畲族风情展示墙别具一格……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新画卷正徐徐铺展开。

“数十年前,我们不少村民还散居在山间,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我们陆续从山上搬到山下,在此安居乐业。如今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提档升级,村民更是实现了‘开门见花园,村里逛公园’的理想生活。”二铺村党支部书记钟勇说。

1999年,因高速公路建设需要,二铺塘村、苦锥兰村、转弯里村3个自然村整村搬迁至现在的二铺村新村所在地,从此挪出山窝窝,迎来新生活。2013年,磨石坑里村村民也受益于“造福工程”政策的实施,整村搬迁至此,从而形成目前人口相对集中的二铺“中心村”。

作为畲族人口聚居地的少数民族行政村,二铺村虽然拥有丰富的畲族文化和美丽的自然资源,但过去村民的文化生活并不丰富。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近年来,村里先后投入资金500多万元,修建了面积4500多平方米的畲族文体广场、建筑面积450平方米的畲族文化展示馆、长达近百米的畲族文化展示墙、畲民议事长廊等一批富有浓郁畲族传统特色文化的硬件设施,夯实文化振兴基础。并在农历“九月九”举办畲族传统歌会,吸引周边邻县乡村上千名畲族同胞,前来对歌欢庆,成为该村特色名片。

如今,一个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已跃然山水间。“我们还将环境卫生保护写进村民公约,引导群众自觉维护周边环境。”钟勇说。

如果说村庄美了,是“面子”上的光鲜,那么百姓富了就是“根子”上的实惠。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二铺村还聚焦发展后劲,助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

要致富先修路。通畅的交通无疑是带动产业发展的“主动脉”。虽然已从山中搬出,但当地不少村民的茶园、果林仍在老居住地。为打通群众发展生产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该村进一步完善了主村、新村、磨石坑、头溪等自然村的道路建设。

6月底,磨石坑自然村至二铺村新村间的1.1公里机耕路顺利完成改造。“原来的沙土路,一下雨全是烂泥,别说过车了,人走着都费劲。现在,改造成水泥路,我们来回从事生产都方便多了。”村民雷维勇笑着说。

路通达,百业兴。随着交通改善,该村产业发展的路子愈发顺畅。

“靠山吃山唱山歌”,茶叶对于四面环山的二铺村来说,无疑是重要的支柱产业。2020年以来,二铺村村委先后购置了20多万株茶苗,免费提供给群众进行品种改良,进一步提高茶叶产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目前,当地300多亩茶园每亩年收益都在7000元以上。

在做强“一片叶”的同时,该村还因地制宜酝酿起“甜蜜”产业。2020年,该村村委投入25万元,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向村民提供资金购买苗木、化肥、农具,村民则以提供土地、投工投劳形式入股,共同发展冰糖橙产业。冰糖橙成熟后,由合作社统一对外进行销售,为村民提供“产、供、销”一体化服务。目前,全村已推广发展种植冰糖橙150亩,预计产值达300万元。

山间茶孕翠,林间果飘香。在持续唱响的“山歌”中,群众逐步走上了致富“阳光道”。

从磨石坑自然村搬迁到新村的雷国成感触颇深。从破旧漏水的危房搬入三层小洋楼;从早年难以温饱到成为拥有10多亩茶园的种茶能手……“挪穷窝、奔富路”给他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他还买了小货车在周边跑起了运输。“日子一天过得比一天红火。”雷国成笑着说。

“今年,村里计划依托新建的畲药加工厂,发挥村里山多林广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目前,相关土壤的检测正在进行中。”钟勇笑着说。(闽东日报记者 茹捷 文/图)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