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86地级以上城市城镇化质量排名:北京排第二
2013-03-12 07:14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本排名依据数据来源: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0年相关数据,见各省市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各城市统计公报、“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等。 中国的城镇化是件世界级的大事。它不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更如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所说,将成为影响人类21世纪发展的大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城镇人口达到7.12亿,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2.57%,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多年以来,城镇化率(即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一直是衡量各地城镇化水平的唯一标准;很多时候,不断上升的城镇化率,被直接视为不断提高的城镇化水平。 诚然,人口的城镇化是城镇化的核心,但它并非城镇化的全部。真正的城镇化应该包括四个方面:一、人口的城镇化;二、空间的城镇化、土地的城镇化;三、经济的城镇化、产业的城镇化;四、生活质量的城镇化。 在城镇化进程中,热衷于追求城镇化率,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因为城镇化率并不是越高越好,城镇化速度亦非越快越好。城镇化的速度要和经济发展的阶段、工业化的程度、资源环境承载力、吸纳人口就业的能力必须相适应,否则会带来很多的社会问题。 对于近年来各地的城镇化,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给出了九个字的评价:速度快、质量低、不协调,主要表现为:市民化的程度比较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城乡发展不协调。 不再“以城镇化率论英雄”,提高城镇化质量,刻不容缓。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的新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中国开始走进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时代。 如何界定城镇化质量的内涵,科学评价中国的城镇化质量,明确各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差距和改进方向? 为此,《中国经济周刊》率先发出建立中国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的倡议,并邀请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进行专题研究,经过长期深入的调研、建模分析,联合推出《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下称《报告》),首次尝试对城镇化质量状况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研究,同时推出“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镇化质量排名”,以期探讨城镇化质量提升的战略路径和具体措施。 |
相关阅读:
- [ 03-10]代表委员热议农村电子商务:可以让农民就地城镇化
- [ 03-09]“新”在哪里 “化”在何方——代表委员三论“新型城镇化”
- [ 03-08]文化部部长蔡武:城镇化不能只有物质经济的现代化
- [ 03-08]钱月宝代表:搞城镇化不能"过度负债"
- [ 03-08]蔡继明:城镇化不是遍地开花 应有顶层设计
- [ 03-07]外媒热议中国两会经济议题
- [ 03-07]两会聚焦:中国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 破解利益再平衡难题
- [ 03-07]城镇化发展规划或上半年出台 中西部将育新城市群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