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专家:三中全会定调养老金改革“公平可持续”

2013-11-14 07:54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分享到:

清华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

养老金改革定调:公平、可持续

[在公平和可持续两大原则指导下,三中全会后全国社保制度将正式进入体系建设阶段,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框架搭建 ]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对未来中国社保体系建设只提了一句话——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但却蕴含着对过去十年间社保改革诸多失误之处的矫正。

清华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讲公平和可持续恰恰说明过去的制度框架中存在很多不公平和不持续的因素,在这两大原则的指导下,三中全会之后全国的社保制度将正式进入体系建设阶段,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框架搭建。

“就养老金的顶层设计而言,‘公平’就是指导下一步如何并轨,‘可持续性’是指为了保持基金中长期收支平衡需要增加缴费年限,这等于已经定调了。”杨燕绥说。

公平:消除身份和地位差别

“十一五”规划期间,中国基本完成了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的搭建,但这个框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城乡分割、制度碎片化等,最受诟病的就是身份不同而导致的待遇差别,如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养老金的养老待遇相差过大。

杨燕绥说,社会保障是保障公民基本安全的制度体系,应该消除人的身份和地位的痕迹。全会公报提出公平的原则要将公平的指导下,消除城乡差距、多轨制差距,以及户籍制度带来的差异和不公平。

具体政策取向上,公平将指导下一步的并轨,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并轨,不同人群之间医疗保险制度的并轨,也包括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职工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的并轨,这些都将一步步地推进。

正在进行的养老保险顶层设计中,并轨是一大难点。从2008年开始,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先期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试点。但时隔五年,基本没有实质性动作,被业内称为“失败的试点”。

同时,1000万公务员是否与3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一起进行并轨也是一个焦点,如果公务员不进去,事业单位和企业合并比较困难,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很难有效推进。据本报记者了解,虽然人社部曾经就并轨公开表态是大势所趋,但实际上对于公务员是否参加却含糊其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社保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行政体制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结合起来。杨燕绥认为,公报中这些内容虽然没有和社保写在一起,但却是社保改革的基础。

比如户籍制度改革之后,随着户籍管理的淡化,社保卡的功能将越来越被强化,户籍制度改革同时应该推进社保号码和社保卡,以及背后个人档案的管理。

“社保卡记录终身、便携流动,全国联网的特点将消除户籍所带来的身份不公平,社保卡的推行也将冲击当前行政管理体制中的多龙治水和信息孤岛。”杨燕绥说。

然而,统筹层级向中央提升,社保数据向上集中是社保卡取代户籍管理的前提。当前社保统筹层次过低因此成为社保卡全国推行最重要的障碍,县市级的统筹决定了它不可能全国联网。

可持续:合理确定缴费和领取比例

杨燕绥认为,当前社保制度中存在很多短期行为,尤其是在资金的筹集上缺乏长期的可持续性。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社会保障存在七大风险,中国已经对这些风险都做出了制度的安排。养老、医疗以及伤残在中国都是长期风险,需要长期的财务安排。

杨燕绥认为,公报中的可持续性主要是指基金的可持续性,其中涉及很多的问题,比如缴费年限是否应该延长,退休前的缴费和退休后的发放要有合理的比例等。

在她看来,公报提出可持续性已经为下一步延长缴费年限,或是领取时间的改革定了调,但延长多长时间,什么时候领取等具体问题要以统计中的人口预期寿命数据为依据,并不是政府拍脑袋可以决定的。

“确保资金中长期收支平衡,不是仅仅满足于眼前提高待遇和做一些短期的承诺,而是按照风险的长期性,保证基金的收支平衡。”杨燕绥说。

关于三中全会之后是否会提高社会保障的待遇水平,杨燕绥说,待遇过低的肯定会提高,但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提高。政府通过完善管理服务,降低生活成本也等于提高福利程度。三中全会报告中提出服务性政府,改善民生等一揽子工程,就是要通过多方面的改革提升福利水平。(第一财经日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