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深圳购房资格灰色利益链曝光 开公司买房可"绕限"?

2014-03-04 15:02  叶燕婷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每经记者 叶燕婷 发自深圳

近日,深圳又一宗地税局工作人员利用职务权利,涉嫌伪造数百份虚假个税单的案件在法院开庭受审。

当前,在楼市限购大环境下,深圳和众多被限购城市一样,仍有被抑制购房需求试图突破政策限制,通过补办社保、延期网签、找人“背房”甚至更改网签时间等方式来绕开限购,从而达到购房目的。记者了解到,在深圳的购房市场,已经逐渐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但随着有关部门监管制度的不断深入、严格,试图绕开限购令买房的难度也在加大。

自2011年3月深圳限购令细则出台后,非深圳户籍者无法再以补办纳税证明或单项社保来获取购房资格。

那么,细则实施效果到底如何?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外地购房者身份走访了深圳多家房产中介,对于社保未交满一年的情况,大多数中介都表示无法购房,而少数表示“有操作空间”的中介也坦言,限购细则下来后对购房资格审查十分严格。“现在花钱改了社保时间也可以通过房产中心联网核查,有可能花了几万还是办不成。”

已有45人被立案侦查/

据悉,近日开庭的地税局工作人员涉嫌伪造个税单案件中,该局员工涉嫌利用职务之便收取贿赂,试图帮助委托客户规避深圳限购政策。半年时间内,该局员工为100余名无深圳购房资格人员出具虚假的个人完税证明,并涉嫌收受好处费达238万余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深圳市人民检察院获悉,上述案件只是打击非法“绕限”的典型案件之一。去年至今,深圳已经查办一批中介、税务工作人员和房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相互勾结,非法牟利案件。截至2014年2月,已有45人被立案侦查,涉及地税工作人员18人、房地产权登记工作人员11人、社会中介人员16人。

深圳限购令出台后,催生出了房产中介的系列新服务,包括一次性补缴社保、个人所得税证明和开具购房证明等,而这也成为非深圳户籍购房者不满足购房资格的最后一根稻草。其中,不乏有中介收取购房者数万元“喝茶费”后,串通地税工作人员以及房地产权登记人员进行违规操作。

据深圳市检察机关披露,在房地产权登记过户环节,因担心虚开的纳税证明材料等被房地产权登记工作人员识破而不能登记过户,一些不法中介便再次“买通”房地产权登记工作人员,“成功办理”登记过户。除纳税证明造假外,还存在诸如社保清单甚至身份信息造假等其他形式的造假行为。由于相关工作人员与房产中介“暗通款曲”,让这些不符合购房条件的人轻松办理了购房登记。

深圳限购令执行从严/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外地购房者身份走访了深圳福田区多家房地产中介,并通过网络途径寻找相关补缴社保公司。对于非深户的一次性补办个税或社保购房的要求,大多数公司或者机构都表示“无法操作”。

深圳房地产律师张茂荣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两年,通过向中介支付“喝茶费”绕开限购的方法在深圳已经很难成功。他提示,所有规避楼市政策的做法都存在法律风险,购房者不要轻易相信中介的口头承诺。

深圳市园岭街道附近的中联地产中介人员向记者表示,到2011年初,深圳很多中介公司仍可以帮非深圳户籍购房者一次性补缴社保,以此达到购房条件。“一般补缴一年满足购房条件就可以,总计补交费用不到1万元,成本并不算高。”

但2011年出台的深圳限购令细则规定,对于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购房时提供社保和纳税证明的,必须符合最近连续缴纳12个月以上且不含补缴的条件才能过户。上述中介人员表示,细则出台后,一次性补缴社保也无法获得购房资格,“大中介也没法做了,要买房只能慢慢交满一年社保,其他操作空间不大。”

而在深圳红荔路一家地产中介门店内,记者以非深户无社保记录人员身份表达出强烈的购房欲望后,中介人员终于松口,称花钱可以办。但中介坦言,2012年以后房产信息中心查得很严,“很可能改了的社保缴纳时间在房产中心联网一查就可以查出来,客户几万块疏通关系的钱就白花了,因此这种方式风险较大,我们并不推荐。”

深圳园岭附近的家家顺内的工作人员则对记者建议,如果想绕开限购,可以考虑以公司名义一次性付款买楼。据他介绍,深圳限购细则出台后,只接受连续上缴社保,将很多深圳楼市的投资客排除在合格购房者之外。但目前的政策并没有对公司购置房产有限制的规定,因此出现了投资客为买房而在深圳注册公司,此后一口气买下几套住房的案例。不过该中介人员表示,这种方法主要是投资客在用,如果是自住,注册公司的成本不小,并且对于是否支持学位

(子女是否能够获得商品房所在片区内相应小学或初中的求学资格),还不太确定,因此也不太推荐。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