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北京每年2600吨旧衣白白扔掉 缺少正规回收机构

2014-05-29 11:36:45 王萍 来源: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很多家庭的衣柜都面临着“爆棚”的尴尬。很多衣服虽然还不旧,但因为样式过时、肥瘦不合等原因,自己不会再穿,周围也没人需要,扔掉又太可惜。旧衣如何处理已经成为很多市民无奈的难题。

正规回收机构难觅

市民林女士今年35岁,她记得自己上幼儿园时,经常会穿表姐的衣服和裙子。后来上初中时,自己穿不了的、还比较新的衣服,经常会在每年家人回老家时,“打包”带给乡下远房亲戚的孩子。“大学快毕业时,有一次我把收拾出来的衣服拿给奶奶,奶奶说现在乡下的亲戚都不再穿城里人的旧衣服了。”

林女士告诉北京晨报记者,现在家里的三个衣柜,都处于饱和状态。尤其现在很多时装的换季堪比“变脸”,所以很多衣服只穿过一两次,“喜新厌旧”成了家常便饭。林女士说,她一直试图为旧衣服寻找各种有用的途径。“捐过灾区,但是一般只限于棉衣、羽绒服。曾有一家连锁有机超市开展过捐旧衣服换抵用券的活动,但是只开展了一段时间就停了。”林女士说,到现在她还没有找过一家正规的、长期的旧衣回收机构,自己也有些担心那些捐出的旧衣服的去向,“也担心它们会流向那些黑市场。”

年弃旧衣2600万吨

几次大扫除后,市民周先生收拾出来家人不会再穿的旧衣服,送也送不掉,索性叫来收废品的。“人家一开价我就傻了:五毛钱一公斤,我三大包衣服一共四公斤,卖了两块钱。虽然不穿了,但真有点儿心疼。”

“我觉得心疼,人家还不愿意收。”周先生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人家跟我说,废品掉价的时候,旧衣服‘白给都不要’。而且也不会在垃圾处理场单独分拣,基本上就和其他的废品一起焚烧、填埋了。”

来自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的数据显示,每年国人扔掉的旧衣服大约有2600万吨,多被按垃圾处理,不过是掩埋、焚烧,极少一部分经过挑拣后当做慈善物品处置。随着旧衣数量的增加,焚烧、掩埋等传统做法皆对环境造成污染。

9成旧衣有回收价值

北京服装学院材料学院教授赵国樑告诉北京晨报记者,现在国内外对衣物回收处理可以分为三种方法,即二次使用、特殊面料的处置再利用、填埋和焚烧。“仅作为垃圾进行填埋降解,日常所穿衣物中的棉、麻等材料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更不用提化纤等人造材料。”

“所以我更主张用二次利用的方式来解决旧衣物回收问题。”赵国樑说。最简单、附加值最高、回收成本最低的就是通过正规渠道的二手服装再销售。“在很多国家,都有专门回收二手服装的网店及二手服装店,但这需要建立相应的法规与监管措施,来约束二手服装回收者和销售者,以确保来源正规和安全卫生,国内在这方面恰恰有着缺失。”

赵国樑教授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即使不能再次销售,旧服装也可以进行资源再利用。“比如制作服装的化纤材料,本身就是从石油中提取出来的;再比如涤纶材质的服装,通过降解后可以重新生成涤纶,能用于制作背包、帐篷等,而且质量与之前没有差异。纯棉的服装也可以经过打碎等工艺,重新生成毛毡等填充物。”赵国樑说,旧衣的回收再利用基本不存在技术问题,基本上9成以上的旧衣物都有回收利用的价值。

服装品牌

参与旧衣回收

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国际品牌H&M去年曾在上海开展了旧衣回收的活动,顾客只要将一件旧衣投放到实体店的回收箱里,便可获得八五折的消费券,结果每天都能收到成百上千件的旧衣服,H&M均集中委托给专业回收公司处理。

根据数据显示,收购的旧衣物,大约有10%质量完好的,经过消毒处理进入二手市场,30%至40%经过处理作为新材料使用,比如用做汽车内装材料、地毯衬垫、毛绒玩具填充物、造纸业原料等。还有一部分被改造成同等材料的产品,比如抹布。今年,H&M继续推选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45家门店参加活动,主打“旧衣回收计划”。(晨报记者 王萍)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