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科技资源中的作用

2014-09-17 09:44:13 韩启德 来源:《求是》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核心要点:

■ 在技术创新中更加注重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把更多的技术创新资源以市场手段配置给这些活力四射的民营企业,一定会创造出更大、更好的业绩。■ 构建有利于发挥市场作用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更多地采用普惠性政策调动企业和社会的创新积极性。发挥市场对科技成果的评价和筛选作用,细化落实政府采购政策。更多地采取引导基金、购买服务、“项目贷款制”等支持方式。■ 科技成果的转化还离不开各类科技服务企业和机构的参与。大力扶持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特别要支持小微科技型服务企业和新型研发组织的发展。

■ 要放宽科技服务型企业的准入。科技服务业已经并将继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新型业务、新型业态和全新的企业组织形态。

■ 加强科技资源配置的统筹协调和公开透明,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同时,完善同行评审机制,让资源更多分配给真正能出成果的科研团队。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并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我国的财政科技投入从1978年的52.89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5600.1亿元,35年间增长超百倍,有力推动了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整体科技实力的显著提升。但是,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的问题也随之日益凸显。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如何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科技体制改革提出的要求,在科技资源的配置中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让全社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一、由市场来评价技术创新项目,构建有利于发挥市场作用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

在技术创新和应用研究领域,我们实施了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等科技计划,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出台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诸多优惠政策,有力地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强化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但时至今日,我们很多产业竞争力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他人,仍然是不争的事实。这与过度行政化的科技资源配置方式不无关系。譬如,由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在科研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中,常常存在对政府科技投入边界把握不当的现象,许多应由市场决定的技术研发方向、开发项目和产品、技术路线由政府直接决定,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现实中由政府决定技术研发项目失败的例子并不鲜见,许多研发项目花了不少钱,也出了不少样品和成果,但由于脱离市场和实际,难以转化,更谈不上市场化和产业化,导致科技资源的巨大浪费。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遵循市场规则开展技术创新、由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民营科技企业,却显示出蓬勃的创新活力。我们在近些年的调研中看到,活跃在北京中关村及其他一些高新技术园区的民营科技型小微企业和各类创新主体,如创新工场、3W咖啡、创客空间等创新孵化器孵化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许多科技型小微企业拥有世界先进技术,并在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这促使我们反思,如果我们在技术创新中更加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如果能把更多的技术创新资源以市场手段配置给这些活力四射的民营企业,一定会创造出更大、更好的业绩。

为此,要构建有利于发挥市场作用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要适当控制政府在产业应用技术方面的投入,减少对企业技术研发项目的资助,把省下的经费用于减免科技企业税收,更多地采用普惠性政策调动企业和社会的创新积极性。发挥市场对科技成果的评价和筛选作用,更多地实行“后补助”政策,把政府支持的重点放在那些有应用价值、有市场前景的技术成果上,使那些做出业绩的企业、特别是那些创新业绩好但处在成长期的小微企业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进一步细化落实政府采购政策,发挥政府采购对科技创新的激励作用。此外,应改变以往对技术创新偏重于采用无偿资助的做法,更多地采取引导基金、购买服务、“项目贷款制”等支持方式。这样,既解决了企业急需的创新资金问题,又提高了财政投入效率,还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事实上,许多国家都采取类似的资助方式,如加拿大的技术伙伴计划、以色列的国家产业开发基金、德国的小型技术企业参与基金等,我们应学习和借鉴国外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