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中央车改办谈公车改革:必须节约开支是政策底线

2014-10-20 06:57:39 马龙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陈瑜辉  
分享到:

【质疑】公务出行多的岗位吃亏、出行少的能白拿?

【回应】车改补贴设有单位统筹部分,用这部分资金来平衡不同岗位间的公务出行差别

“公车改革就是要破除官本位,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开支,更加便捷、透明保障普通公务出行。”中央车改办相关负责人说,改革后实物保障公务出行变成社会化货币化保障,补贴标准是明确的,公务出行成本支出清楚明白。

不过,有媒体报道,按照公布的车改政策,有的岗位出差频繁,仅市内交通部分就花费不菲;也有人担忧,车补可能会使某些原本不需公务出行或出行较少的岗位员工白拿补贴,还有部分公务出行更多的普通员工反而比领导人员拿的补贴更少。

对此,相关负责人表示,车改对此种情况已经作了安排。《意见》中允许参改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单位统筹部分,来协调岗位之间的不平衡。中央国家机关可统筹比例为10%以内,地方统筹比例由各地根据情况自行考虑。

这位负责人表示,最近财政部出台的差旅费办法也与车改补贴做了明确衔接,用单位内部人员统筹的办法也可以缓解一部分岗位公务出行的不平衡。各单位最清楚本单位的公务出行状况,因此统筹由各单位自己确定管理办法,自主选择、灵活掌握:如果认为不存在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平衡问题,可以不统筹;如果认为存在,就可以在公开透明的前提下进行统筹和再分配。

【质疑】公车改革划算在哪儿?

【回应】专家预估综合节支率或能达50%;且规范公共支出管理,杜绝“车轮上的腐败”,效益长远

公车改革的账应该怎么算?中央车改办相关负责人认为,车改政策最重要的核心是两条:一是实物保障变货币补贴,二是改革后比改革前必须节约开支。

本批次公车改革将一辆公车的平均年成本测算为6.8万元,据此测算,中央和国家机关车改的节支率是7%。很多专家认为车改的节支率应远高于此。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曾测算节支情况:首先,车改将减少今后我国在车辆购置、运营方面的经费开支,包括与公车相关的司勤人员薪酬开支。据测算,中央国家机关本级将有5000余辆公车参改。如以涉改车辆上一年在中央级的实际运营经费支出及相关人员经费支出总额为基数,以今后仅需于年度内开支的所有公职人员的交通补贴发放数来对冲,可算出相对应的实际支出总规模将从基数水平下降约7%。

其次,车改还将减除今后陆续达到更新年限的涉改公务用车的更新成本。如按中央国家机关层级的实际情况作测算,可知今后在达到符合规定更新年限的车辆按车改方案不予更新的情况下,将使一年间减少相关行政经费开支的幅度从前项的7%进而提升为27%左右。

再延伸,还需估算车改将减少的其它行政开支,涉及参改车辆处置预计产生的收入减去司勤人员安置成本支出后的净值,以及车改减少的每年公车新建停车泊位的建设费用。据估计,这些因素可使综合节支率进一步提升到50%左右。考虑在车改后可以避免因油价上升、停车费增加、司勤人员工资福利开支增加引起的行政成本,以及司勤人员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未来潜在支出和车辆配备数量增加等因素引起的行政成本,综合节支实效还能上升。

相关负责人表示,车改除了是一笔经济账,也是一笔社会账,国家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杜绝“车轮上的腐败”,是一种党风政风的良性引导和扭转;车改还是一笔长远账,公车改革是对公共支出管理的一种制度规范,其本身也是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尝试,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长远效益。本报记者 马龙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