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年改革“气场”强大:带来巨大变化
2015-01-09 20:15:22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琼 王琼 |
分享到:
|
“这是为什么在经济增长有所放缓的情况下,新增就业仍能增长的重要原因,这也是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一个表现。”丁元竹说。 当下的中国,“新常态”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处在这个“大逻辑”下的改革应该如何发力,考验着中国领导人的决策智慧。“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这将是新常态下的中国改革必须坚持的战略取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说。 改革必然经历转型阵痛,但不能因此停滞不前。这一点,中国传统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体会尤其深刻。 去年中国东北三省前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在全国31个省份中皆位列倒数五位之内。并不乐观的经济状况正让这一区域呈现“新东北现象”,甚至引起外媒唱衰。 普遍认为,东北落后的主要原因是靠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国有经济所占比重较高、第三产业创新能力较弱等。东北要走出所谓的“寒冬”,必须“拼改革”“拼市场”“拼创新”。 “长痛不如短痛,要挺过阵痛才能实现突破。”辽宁省政府一位官员表示,今年辽宁省将适当调低经济增速,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 事实上,诸多亮色正在东北孕育。大连万达与百度共同斥资1.84亿美元建立电商合资企业,引领传统零售业升级;从沈阳本土崛起的国内顶尖机器人制造企业新松公司,订单合同满满;连接北京到沈阳、沈阳到丹东的高速铁路正在加紧施工,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取代了产能过剩的投资建设……“向改革要动力”的势能正在东北积聚。 “拼改革”“拼市场”“拼创新”--东北经济“破茧成蝶”需要“新三拼”,亦是改革进行时中的中国所需要的。 得益于着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打造绿色经济的各项政策,如今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增速平稳且失业率保持低位,正逐步摆脱出口导向增长模式,服务业已成为增长重要动力。 “中国经济正在显现出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等特征,这是新常态的必然结果。”国家行政学院决策中心研究员王小广说。 回顾在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八次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以破竹之势开创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局面。这些改革部署既有顶层设计又有细节安排,既有体制性、全局性改革,又有行业性质的局部改革。 数百项行政审批事项下放、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国企改革启动试点、财税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单独两孩”政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养老金并轨、“一带一路”、自贸区扩容、区域协同发展、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设立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 |
相关阅读:
- [ 01-09]三明列入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 探索精准扶贫做法
- [ 01-09]漳州市商务局挂牌成立 全市政府机构改革有序推进
- [ 01-09]院士制度改革关键是“去利益化”
- [ 01-09]保送生“缩水”是高招改革必然
- [ 01-09]“专车”启示出租车业改革路径
- [ 01-09]投融资项目核准制改革时间敲定 年底全面完成改革
- [ 01-08]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