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今朝 忆往昔 共守和平——海外华侨华人参加阅兵观礼印象
2015-09-05 21:40:06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李艳 |
分享到:
|
原题: 通讯:看今朝 忆往昔 共守和平 ——海外华侨华人参加阅兵观礼印象 新华网北京9月5日电(记者张欣 熊茂伶 朱东阳)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约2000名海外华侨华人应邀参加阅兵观礼。他们有的是抗战老兵,经历过浴血奋战;有的是抗日名将之后,父辈为民族忠烈;有的是青年侨领,在各自行业敢为人先,促进中外交流。 他们在观礼台上亲历阅兵式:老兵方阵排在前面,备受尊重;中国军队训练有素,气势蓬勃;外军方阵踏步长安街,表达友谊。“震撼”“鼓舞”“和平”,是他们观礼后,向记者提到最多的三个词。 看今朝彰显实力 “震撼!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自豪!70年前,我们被人欺负,差点成了亡国奴;70年后,有这么大的变化,向全世界宣示我们的实力,”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市首位华人议员袁建平4日说起阅兵观礼的感受,仍然难以平复内心的激动。 这不是他第一次在现场观看阅兵式,新中国成立50周年和60周年的国庆阅兵式,他都是受邀嘉宾,但这次意义不同寻常。他说印象最深的,就是习近平主席宣布裁军30万,显示了大国胸怀,其中展示的和平理念,也是华侨华人最大的心愿。 彰显是为了纪念,实力是为了和平。“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第一要(对历史)有个记忆,第二希望永远和平,我觉得这个定位非常好,”美国百人会创始人之一杨雪兰在看完阅兵式后说,美国很多民众不了解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所作的重大贡献,华侨华人要多做宣传。 回去要多讲中国阅兵是为了和平,这是杨雪兰和其他许多参加观礼的华侨华人的共同心声。 观看阅兵式时,袁建平拍了不少照片和视频。他说,来之前,布宜诺斯艾利斯议会的同事都表示羡慕,这次回去要把这些资料刻成光盘送给他们做礼物,跟他们讲自己的感受,告诉他们中国的和平理念。 忆往昔峥嵘岁月 “阅兵队伍前面有老兵方队,他们是英雄。”说这话的是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队(简称“华支”)的老兵李康希,今年92岁,当年在菲律宾抗日时不到20岁。 李康希走路不需拐杖,步伐稳健,声音洪亮。说起这次阅兵观礼,他笑得像个孩子。“看阅兵,就是感觉世界的和平有了保障。我们不称霸,而是保卫国家,我们保卫这个国家的同时也是保卫世界和平。” 中国强大了不受欺负,是老兵们的心愿,保家卫国更是他们的终身信念。1942年,华支队员在中吕宋被日军围剿,被迫南征,在热带山林里跋涉56天后到达南吕宋帕埃特,在战斗中,跟菲律宾民众结下了深厚友谊。战后,菲律宾政府表彰华支的英勇牺牲,并为华侨烈士树立了纪念丰碑。 烽火岁月里,坚守民族道义的不仅是拿枪战斗的战士,还有杨光泩那样的中国外交官和家眷们。 杨光泩是杨雪兰的父亲,1941年任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时和其他6位馆员被日军抓走,剩下的女眷和孩子一共7家人住在总领事官邸,那时杨雪兰6岁。杨雪兰回忆说,其实她父亲本来有机会带家人离开菲律宾,当时的邻居——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在日军登陆菲律宾之前曾邀请杨家和他一起撤退到澳大利亚,“但是爸爸说,我要领导整个菲律宾的中国人,我不能走。” 外交官家眷们坚守到1945年,这才得知杨光泩和同事们在1942年已经遇害。1944年,是杨雪兰见过的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当时每天都有炸弹、警报,我们去过一家医院,每辆救护车都塞满了伤者,很多人死去。” 爱国将领张治中之女张素久也记得儿时全家在重庆躲避日军空袭的往事。2日,她作为抗战将领的后人在北京接受习主席授予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她说,自己很高兴,因为父亲抗战和自己在海外为国效力得到了国家的肯定。 展望未来守和平 70年前,中国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海外华侨华人为国内抗战捐钱捐物,更有许多华侨辗转归国参加抗战和国家建设。70年来,海外侨胞为中外文化交流、民间交往,经贸往来,以及维护中国和中国人形象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在美国制作过奥运花车、世博会花车,曾组织辛亥革命100周年大型音乐会,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在办哪些大事。祖国有难,华侨华人都会去捐款;美国发生辱华事件,我们都会去抗议……”身为美国华人社团联合会理事长的张素久如今说起这些,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旧金山抗战纪念馆落成,洛杉矶音乐厅举办黄河大合唱音乐会,侨界举办抗战征文比赛、照片展、书画艺术展等纪念活动,张素久讲起来如数家珍。她说,这些纪念仪式,也是为了让下一代记住历史。“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让美国人知道,中国人热爱和平,不想打仗。毕竟,中美友好才能世界和平。” 目前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的杨雪兰说,创立百人会也是为了两个宗旨:第一,在中美关系方面作桥梁;第二,为美国华人提供保护和更多发展机会。 抗战需要团结,和平发展更需要民族之间相互理解,海外数千万中华儿女在弥合中外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分歧的过程中,将起到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