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安徽篇】绿色惠民 守护美丽家园
2016-04-05 21:57:21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责任编辑:李霖 李艳 |
分享到:
|
修复生态整治黑臭水体 ——全省推行“河长制”;列明225条城市黑臭水体,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等措施整治 3月22日,歙县金川乡长源村山郭自然村,一支施工队伍正在村头水口清理淤泥。水口是低洼处,村里生活用水都走此处排出。为了治污,村里实施水口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总投资30万元,从水口往村里,清理水沟淤泥,用石砖或水泥硬化,再铺设污水管道、实施生态护岸建设,修复河道,让水环境焕然一新。 长源村地处皖浙交界,这个山村的背后,是新安江流域试点的全国首个跨省生态补偿机制。“十三五”发展,黄山市提出,要建设成为美丽中国的标志性城市,而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是重要抓手。黄山市明确,今年以实施新一轮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为重点,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探索设立新安江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基金,力争全年完成投资16.5亿元。 《安徽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省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皖北地下水污染趋势得到遏制,水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等。防治任务分别是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 治水攻坚战今年正式打响。各市、县政府是实施工作方案的主体,建立市、县、乡(镇)三级“河长制”。自2016年起,对水质不达标的区域,省环保厅将实施挂牌督办,必要时采取区域限批等措施。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处调研员张敬玉表示,目前全省已列明225条城市黑臭水体,将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整治。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 一些地方水环境较差,尤其是城镇黑臭水体看得见、闻得到,直接影响周边居民的幸福指数。打造美丽安徽,实现绿色惠民,需要像抓好大气污染防治一样抓好水污染防治,推动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大规模治水的号角已然吹响,需要相关各方合力,让水环境改善“看得见”。 |
相关阅读:
- [ 04-04]【治国理政这三年】科技篇
- [ 04-04]【治国理政这三年】国际篇
- [ 04-03]【治国理政这三年】就业篇
- [ 04-03]【治国理政这三年】收入篇
- [ 04-02]治国理政河南篇:郑州高新区 国际商都建设创新驱动战略主引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