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得太高大上了,村民听不懂 郑言江:村里有广播站,广播啥内容? 朱德荣:早上起来放放音乐,也讲新闻,党的政策。广播员三十多岁,妇女主任兼着,专门选拔出来的双语人才,中午还在广播上通知停水的事。 郑言江:村里年轻人多不多?又是怎么管理的? 朱德荣:我们村是新村,基本经济来源就是种大棚,种大棚以前一年好的也就一万元,这两年国家扶持,我们也努力改进技术,收入好的五六万,差的也有两三万。村里汉族主要是中老年,儿女大多考出去或者出去工作了,年轻人中维吾尔族多一些,可能还是语言问题,出去打工的机会少了一点。 六七月温度高,地里活不多,我们提倡农民尽量打工,企业进来施工活多,每天能挣一百多,秋天买肥料要四五千块,要利用好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对年轻人讲要有正确的财富观念,要努力赚钱,赚了十块钱,给父母两块,留两块零花,剩下的钱可以做本钱,要节约,不浪费,要感恩,要学会做人,有钱了不要乱花,要孝敬父母,存点本钱赚更多的钱。村里从来没有过民族纠纷。我长期在基层,就用土办法去教育。我从小在这里生长,对农民不要去吼,对他要讲道理,你把道理给他讲明白了,他都会听。尤其那些年轻娃娃,要当自己的孩子一样来教育,教他们怎么做人,怎么感恩,不懂就来问,想法子教,想法子带。村里也重视去极端化工作,除了自己讲,还邀请了市里的农牧民宣讲员来讲课,大家也爱听,每次两百多人。村里风气好,大家也是看到了和谐的好处。 我更像个闲事科长,村民有啥事都找来,摩托车在市里被交警抓了找我。年轻两口子吵架了来找我,男的喜欢喝酒,赚了点钱买酒喝,喝了打老婆,我说,酒嘛,可以喝,但是老婆不能打。好了一年多,前阵子卖西红柿卖了点钱,去市里乱花,女的知道了又来找我,我就给他说,你钱多的没地方花,你把钱放我这,我给你好好存着,你要花你找我拿来。他知道错了,现在就挺好的了,也不吵了。 别看我土,土也有土的好处,真派干部来的话还不一定行,因为上面的他说的话太高大上,农民听不懂,理解不了就接受不了,我不一样,我用土话说,好话说,大道理说,用自己这些年的亲身经历说,农民能接受。 郑言江:您认为团结新村的好处在哪里? 朱德荣:分房子时都是岔开着分的,汉族一户,少数民族一户,这样子岔开分,为了促进邻里团结和民族团结。团结新村建立的方式好,虽然是试点搞探索,但是好处已经看到了。村里没有民族之分,各民族都是很有爱的。 有一对夫妻,男的是东北人,女的是本地的维吾尔族,家里三个孩子,老三七个月大的时候男的病逝了,他的好朋友,一个甘肃男人就娶了这个维吾尔族女的,照顾好兄弟的遗孀和三个孩子,现在一家人生活非常幸福,大女儿嫁给维吾尔族,大儿子娶了个汉族姑娘,小儿子在当特警,家里那个一岁半的小孙子可爱得不行,汉语维语都能听懂,还经常跑来我们这玩一会,我们都喜欢得不行。 郑言江:新村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朱德荣:先说困难,从整个村子的角度来看,最大的困难就是地和水,除了大棚种植,我们特别想发展一些别的,尤其是养殖方面,不管种植还是养殖,都需要地需要水。现在水是机井水,就等着引进地表水,把苜蓿种出来搞养殖。想要地,给政府报了说了,上面还在讨论考虑,有个过程。大棚虽然是每家两个,加起来还是不够种,农民舍得力气,两个棚那点活不够干。 新村成立了合作社,我挑头,从选好品种到种植技术再到后面卖菜,都给他搞好。育苗是农技站的人在智能温室里弄,不是为了卖,就收个成本,就是给人民服务。合作社也是这样,就是为了帮村民把菜卖出去。现在这么多大棚,和田市的菜价是平抑下来了,将来还要增加大棚,光和田市是消化不了的,合作社要把这么好的绿色蔬菜卖到更远的地方去,这才是出路,不能种出来了卖不出去。 还有一个就是,目前还没有文化生活,广场还没建好,正在加快速度,没个地方不行。今天上午自治区政法委的领导来了,建议我们抓好文化生活,这样就丰富完美了。我也在设想,年底哪怕是能有一百个人搞双语合唱,搞成也很不错。广场投入了五百万,占地二十亩,比和田市广场都大,到八九月份了建好了,各族村民一起来广场跳个舞唱个歌,也能弄成一景。还要开个服务中心,做满月啊结婚啊,有个活动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