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北京滴滴快车每公里悄然涨价3毛 或在试探用户反应

2016-07-12 06:48:57 温婧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日前有消费者发现,上线一年多的滴滴快车在北京悄然涨价。有媒体报道,滴滴在多个城市的价格都进行了上调。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滴滴在北京的计价标准由去年同期的1.5元/公里 0.25元/分钟提高到了1.8元/公里 0.5元/分钟。对此,滴滴公司回应称,“在用户每次行程开始前都有明确的价格预估,点击还可以看到价格构成,用户需要明确表示接受才会开始叫车,充分保障了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分析人士表示,滴滴涨价是要经过反复测试的,“如果遭遇用户强烈反弹,用户大量流失,那就把涨价政策再缩回去,如果反应平平,用户被动接受,那就可以将涨价政策实施下去成为常态。”

现状

滴滴快车每公里涨价0.3元

家住菜市口的郝女士经常搭乘滴滴快车上下班,“我在呼家楼上班,大概15公里,之前打滴滴每次35元左右,加上优惠券等有时20多元就够了,比打出租车便宜了一半。最近我发现滴滴给我估价47、48元,之前以为是车子难叫了,有了溢价,谁知次数多了才发现,原来是滴滴涨价了。现在的价格与出租车几乎没区别。”与郝女士的经历相似,多名滴滴快车的乘客都向北青报记者反映,近来滴滴快车的确涨价了。

据北青报记者了解,滴滴去年5月在北京上线,当时的计价标准是1.5元/公里 0.25元/分钟,且不设起步价;去年9月,滴滴将标准提高到1.5元/公里 0.35元/分钟,同时规定超过12公里的路程每公里收费1.8元;近期滴滴在北京再次提价,计价标准提高到了1.8元/公里 0.5元/分钟,最低消费10元不变。

回应

滴滴称用户拥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对此,滴滴公司回应称,“实际上,在用户每次行程开始前都有明确的价格预估,点击还可以看到价格构成,用户需要明确表示接受才会开始叫车,充分保障了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同时我们认为,用户对打车的需求,价格是一方面,而尽快叫到车和车子尽快到达也是重要的需求。滴滴希望通过不断创新与体验升级,让大家的出行变得更美好。”

滴滴并未解释涨价的动机,且对涨价一事也并未发布明确公告,消费者只能在“滴滴-设置-用户指南”中查看相应计价规则。

分析

滴滴或在试探涨价接受度

互联网分析师葛甲对北青报记者表示,“滴滴悄然涨价,当然是不愿意让涨价效应影响到大众心理,把涨价这种负面信号发挥的负面作用降到最低。”

对于滴滴涨价的动机和影响,葛甲表示,“滴滴涨价会影响一定用户量,但影响的量级是否足以使其放弃涨价政策,就不好说了。滴滴现在是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如果遭遇用户强烈反弹,用户大量流失,那就把涨价政策再缩回去,如果反应平平,用户被动接受,那就可以将涨价政策实施下去成为常态。”他说,“这是互联网公司的运营常态。我个人相信滴滴此次涨价是经过反复测试的,确认了用户有相当的接受度,不会导致用户流失风险才这么做的。”

追访

滴滴每单收取20%的费用

滴滴快车于去年5月上线,符合条件的私家车都可以注册为快车,当时滴滴承诺,该服务属于非营利性搭车服务,乘客的所有付费都归车主所有,软件平台不收取任何费用。然而上线仅几个月,就有司机发现,滴滴平台会每单收取20%的费用;如今,除了每单20%的费用之外,司机还要分别向保险公司和劳务公司缴纳0.5元的保险与1.77%的管理费。

与此同时,滴滴快车的身份与优步、易到等车辆相同,都处于政策的“灰色地带”。此前,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表示,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和《北京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从事按照乘客意愿提供运输服务并按里程和时间收费的出租汽车经营须取得资质许可。目前,有关专车平台接入私家车和驾驶员未经许可擅自开展客运服务的行为均属违法行为。滴滴、优步等司机人员多次被执法人员查处。

关注

滴滴、优步、易到现在哪个最划算?

与滴滴快车的模式相似,优步、易到等也是私家车挂靠公司并接入平台运营。目前,易到的经济车型起步价15元,3元/公里 0.5元/分钟;人民优步的收费标准为1.5元/公里 0.25元/分钟。作为乘客,目前选择人民优步较为优惠。

在平台抽成方面,据几名司机透露,易到用车每单提取10%作为抽成,汽车服务公司抽7.2%,而优步则直接抽成20%。文/本报记者温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