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已进入最后一个季度,我们即将开始谋划2017年的宏观经济。从8月份的统计数字来看,与上半年相比,大多数经济指标显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仍然处于合理的正常区间,同时积极因素正在逐步积累,不利因素继续得到控制和逐步克服。上半年我国投资和消费的增速分别为9%和10.3%,8月份两指标的增速分别为8.1%和10.6%,表明我国内需基本稳定,投资和消费增长速度趋于企稳。上半年我国外贸形势严峻,进出口总额、出口和进口的增速分别为-3.3%、-2.1%和-4.7%,而8月份的三项指标增速均转为正增长,分别为7.9%、5.9%和10.8%,回暖趋势明显。临近年终梳理宏观经济形势,我们完成年初设定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信心更加坚定。目前许多有重要影响的国际机构,都在他们近期的经济分析报告中纷纷调高了对中国2016年经济增长的预测,这些国际机构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信心,希望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和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6年,我们能够直面各种风险挑战,取得把宏观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并不断积累积极因素、夯实稳定增长的基础的良好局面,是由于全国上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同心协力,攻坚克难,在保持总需求适度增长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且有效实施宏观调控,多措并举补短板、增后劲,实现了经济运行、就业、收入的总体平稳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我们坚持改革开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动能加快成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实现了市场活力与发展动力的协同迸发。在2016年中我们在宏观经济运行方面取得的成果,不仅保证了“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目标的实现,而且为下一年乃至“十三五”期间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既要把握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因素,树立信心,也要高度重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当前,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大逻辑,积极适应发展新常态,增速调整、结构优化、动力转向都取得了来之不易的积极成果。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创新驱动已经表现出勃勃生机,将在中长期中显现出更加明显的成效。经济增速向中高速转变目前面临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问题,以及需要高度重视的相关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 为了保障2017年宏观经济健康稳定运行,在宏观层面我们应该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经济目前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表现在产品供给能力及品质跟不上变化了的需求,不能充分满足不断提升的居民消费需求,更难以有效引导和创造消费需求,甚至导致需求外溢,消费能力外流。另一方面表现在产能过剩问题严重,相对落后的生产能力浪费着资源、损害着环境,同时严重拖累了宏观总体生产率水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必须认真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落到实处。 2、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十八大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宏观调控方式和政策工具的创新,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实施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取得较好效果。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我们需要继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统筹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产业、投资、价格等政策工具,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在宏观调控创新中,只有抓住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个把手,使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才能实现宏观调控创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宏观环境的目标。 3、适度扩大总需求。我们在重点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不可忽视需求侧问题。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市场经济框架的两个基本矛盾方面,也是政府发挥宏观经济调控作用的着力点。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需要适度扩大总需求,特别是国内需求。在内需中重点是扩大消费需求,同时不能忽视投资的作用。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分析社会经济运动规律时,使用的“生产生活资料的第一部类”,和“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二部类”,以及“简单社会再生产”和“扩大社会再生产”的概念和分析思路,我们应该认识到,消费是通过实现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只有能导致形成投资的消费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也就是说,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消费和投资两方面都是重要的,不可忽视任一方面。不能导致投资的消费只能实现简单社会再生产,只有能够导致投资的消费才能实现扩大社会再生产。 4、加速深化国企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是关系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事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改革。《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国企改革要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这是极其重要的国企改革原则。只要是好的、有效的、科学的、现代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无论在国企中还是在民企中都应该采用和实现。除了关系民生和国防的重要部门,以及高自然垄断性部门之外,国企、民企除了所有制不同,其他方面应该尽可能的高度相似或相同。这不仅有助于解决目前民间投资滞后于国有投资的问题,也能进一步明确国企改革的正确方向,推动国企改革积极进展。国企民企都要在市场经济框架中通过竞争求生存求发展,政府要为国企民企在市场经济框架中的竞争发展提供公平保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
相关阅读:
- [ 09-07]主动适应并引领宏观经济政策配置新格局
- [ 09-06]俄媒报道杭州峰会成果
- [ 08-31]杭州G20峰会完善金融贸易体系 展示中国大国担当
- [ 08-14]北师大专家:盲目降薪或使宏观经济失衡
- [ 07-27]用稳定透明宏观政策引导市场预期
- [ 07-17]报告:中国宏观经济现企稳迹象 仍面临较大压力
- [ 07-15]一张图读懂2016上半年多项宏观经济数据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