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全国法院逾千件“官员失信”案的背后
2016-11-20 15:32:01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李霖 王祥楠 |
分享到:
|
不理旧账、问责不力、乱作担保是顽疾主因 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官员失信”案例中,赖旧账成为主要原因。在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上,安徽省霍邱县彭塔乡人民政府今年10月下旬“上榜”。法院判决书显示,彭塔乡欠某建筑装饰公司的工程款项发生在十多年前,原告一直催要未果,当地法院今年2月作出一审判决,要求彭塔乡人民政府偿还相关款项。 采访中记者发现,部分“官员失信”缘于不少党政机关主要领导换人,继任者拿出“新官不理旧账”作挡箭牌。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山鹰认为,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考评机制不够科学,少数基层政府盲目举债发展,而继任官员不理旧账,导致历史性欠债无法偿还。 法律专家认为,“官员失信”屡禁不绝,与失信成本低紧密相关,一些被执行主体自恃所作所为是“为公家办事”,不太担心会被问责惩戒。 一位基层法院执行人员介绍,涉及党政机关与公职人员的执行案件中,由于一部分公职人员熟悉法院执行程序,玩“躲猫猫”,造成执行标的难到位;有的单位把资金转移到专项资金账户上,以专款专用为名,造成“无可执行财产”假象。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公职人员成为老赖,主要是个人担保所致。近日,浙江温州法院系统开展涉特殊主体暨金融债权纠纷案集中执行大行动。2015年4月份,温州市永嘉县税务部门一工作人员为亲戚向银行借款400万元提供担保。1年借款期限过后,仍有140万元未归还。该工作人员作为担保人负连带清偿责任,但其拒不履行还款义务,同时拒不申报财产,永嘉县法院对其作出司法拘留15日的处罚决定。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基层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过程中,为降低金融风险,指明要求公职人员提供担保才放款。安徽某县一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王浩告诉记者,他前段时间就为一个朋友做了贷款担保。“当时银行放款时要求有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员工担保,否则不放款,朋友找到我,抹不开面子。” 强化问责形成震慑 制定欠账消除时间表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政务诚信是社会诚信的风向标,不能让个别失信行为影响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事实上,一些地方已经感受到了“官员失信”对当地形象和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辽宁省某市一位基层干部表示,政府如果欠了企业的工程款,下次再说什么都没权威和底气了。 专家建议,遏止“官员失信”,要依照政务诚信体系建设要求,为政府量身打造“不愿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的考核制度,司法机关也要拿出执法刚性,对“官员失信”形成震慑。 今年3月发布的《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报告》白皮书介绍,近年来,全国各级法院系统不断探索清理涉党政机关执行积案的长效机制,以党政机关为被执行人的案件数量逐渐下降。广东法院系统采取“法院主办、政府协同”的举措,由广东省政法委主要领导约谈欠债地区党政主要领导,清理了占全国一半金额的涉党政机关执行积案。 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地方对于失信公务人员,将其失信行为与党政人员任职、评聘、晋升等挂钩。浙江温州建立了涉特殊主体执行协作联动机制,实现了涉特殊主体执行案件信息共享、身份识别、失信联合惩戒等。如市委组织部在任职选调、晋职晋级、评优评先等考核中,对考察人员进行执行情况审查,若有失信行为,将被“一票否决”;在对提名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时,若有失信行为,同样“一票否决”。 汪玉凯等专家建议,按照“谁欠账、谁清偿”的基本原则,对各地政府存量拖欠债务进行分析,明确清偿兑付责任,在此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制定切实可行的消除债务时间表,还清存量债务,绝不再形成新“赖账”。 |
相关阅读:
- [ 11-16]开发商凭啥敢于公开失信
- [ 11-07]在榕3家开发商违规售房被通报 6家中介列入失信档案
- [ 11-03]建阳法院强化诚信审查,失信人员禁当人大代表
- [ 11-01]多部门对失信联合惩戒:近7万人不能担任企业高管
- [ 10-26]“老赖”欠款不还市民盼加大执行力度 莆田荔城法院:已列入失信黑名单
- [ 10-24]首个铁路旅客失信黑名单公布:乘客持假证坐车被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