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四分钟看懂新媒体从业人员统战工作

2017-02-22 16:57:38  来源:中国统一战线新闻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在这个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的时代,统一战线也顺应时代发展,把新媒体从业人员纳入了工作范围。那么问题来了,何谓新媒体从业人员?他们有哪些特征?如何做好新媒体从业人员统战工作?是时候给大家科普一下了。

新媒体从业人员,指在新媒体相关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以其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他们大都是新的社会阶层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四类人:

一是新媒体企业出资人(包括技术入股);

二是经营管理人员,负责企业项目、投资、运营、人力资源、市场开发等;

三是采编人员,负责媒体内容的策划、创作、传播等,如记者、编辑、推送人员等;

四是技术人员,负责为企业正常运转提供软硬件技术支撑,如网络技术研发与维护人员等。

根据抽样调查,他们具有以下特征:

——年轻化、知识化、技术化。平均年龄为31.18岁,35岁以下的占77.3%,72.2%的人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多数属于“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党外多、留学多、兼职多。大多数是党外人士。有海外留学和创业经历的占14.4%,是新的社会阶层四个群体中最高的。影响力较大的往往是跨界兼职的“多面手”。

——流动性大、收入差距大。3年内更换工作的占53.7%,平均每人更换工作1.82次。岗位收入差别大,有的月均收入高达数万元,有的只有几千元。

——创新意识强,舆论反应快。整体有较强的创业创新意识,思维活跃,勇于开拓。内容管理人员对网络话题和突发事件高度敏感,善于通过议题设置和技术手段快速反应。

大家或许要问了,那我们平时在网上看的网络大V、有名的网络作家等,他们是不是新媒体从业人员、是不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呢?这还真不一定。

调研显示,这部分群体主要涉及媒体、学者、作家与自由撰稿人、党政干部、企业家、公益人士、网络达人、演艺圈名人和律师等9类人群,他们经常就社会公共议题在网上发表意见,并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号召力。他们中的部分人可能会与新媒体领域密切相关,有不少人本身还是新媒体从业人员,但不全属于新媒体从业人员,也不全属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那他们叫什么呢?我们可以称他们为网络意见人士。

新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意见人士的统战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网上特殊的群众工作、政治工作,那么如何做好他们的统战工作呢?

总结各地和各有关部门的实践经验,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按照充分尊重、广泛团结、积极引导、发挥作用的工作原则,通过搭建各类平台等方式,引导他们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等方面展现正能量。

——广泛联谊交友。运用统战官网和“两微一端”,设立“网上工作室”,举办“网上沙龙”,主动融入他们的朋友圈,在线上线下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加强思想引导。

如青岛市成立具有统战性、互动性、公共性的新媒体从业人员统战工作联谊平台——同心慧。通过线上交流、线下互动,促进了“网络大咖”们交流沟通。

——助力成才成长。定期组织培训,开展国情考察、角色体验、志愿服务等活动,为他们提供成长成才的平台。

如重庆市建立新媒体大厦、新媒体学院、线下交流合作网,为新媒体从业人员提供交流学习、技能提升的平台。

——帮助解决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建立重点新媒体企业统战工作联系点、派驻统战工作联络员等方式,定期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问题。

如北京市依托首都互联网协会搭建各种服务对接平台,帮助新媒体企业找资源、找政策。

——支持建言献策。通过设立网上建言献策直通车、网络e政厅等,收集他们对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或重点任务的意见建议。

如浙江省各地网联会积极收集网络人士的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在开展推进杭州国际城市化建设的调研课题中,有些意见建议还直接转化为服务保障G20峰会的具体措施。

——发挥正面影响。在公共舆论平台上为他们提供展示机会,支持他们在引导社会舆论中发挥积极作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

如湖北省网联会以传播正能量为宗旨,围绕国家大政方针、党委中心工作和社会关注热点,发挥优势作用。积极创作国内外民众“愿意听”“听得懂”“乐分享”的中国湖北故事作品,第一时间宣传抗洪抢险先进典型,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文字来源中央统战部微信公号“统战新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