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微信将推出公众号付费阅读功能 你会买单吗?

2017-02-24 07:37:14 柴逸扉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近日,朋友圈一篇《马化腾确认:微信将推出公众号付费阅读功能》的文章在疯转。文章中,作者发布的一张截图显示,互联网行业观察人士洪波谈及“内容创业、知识变现”,抱怨微信公众号没有付费阅读功能,转投某垂直新闻平台开设专栏。这引得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洪波朋友圈劝说,应该等微信公众号付费订阅功能开通再做打算,并强调已加速新功能的开发。

消息一出,不论是互联网从业者、公众号作者还是微信用户都对此产生了强烈关注。尽管对于是否愿意为阅读买单有不同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的知识付费时代正悄然而至。

从打赏到内测付费

打开知乎,你可能为了了解王思聪对网友提问的回答而支付1元(总共可能需要数千元,但可以与其他网友共同支付达到需要的金额),满足“这个问题思聪怎么看”的好奇心;使用罗辑思维团队的“得到”App,你可能为了听王潮歌说读了34次《浮士德》的心得、黄磊说的创业故事而支付200元一年的会员费。这些都是互联网付费阅读(收听)的形式。

而对于微信来说,内容付费方面已经开启内容打赏模式。用户在阅读文章时并不会被强制收费,但是阅读完毕后用户可根据自己喜好决定是否发个红包鼓励一下作者。至于是1元、2元,还是5元、10元,完全凭读者意愿。

据知名写手“和菜头”表示,其个人微信公众号“槽边往事”的平均单篇打赏金额约在4000元以下,收到打赏最多的一篇是《六一儿童节再赠小朋友》文章,金额达到了32000元。相对于投稿给杂志社的千字500元的常规酬劳,这样的收益已是翻了不少倍。

而根据网上流传的内测付费阅读功能截图,被用户点击阅读的文章会显示开头部分,具体展现内容比例或者篇幅可能由运营者自主决定,支付相应费用后才能查看全文。不过,根据截图界面,记者看到内测时微信平台对公众号付费阅读的规定是一个月最多发布10篇的有偿阅读文章,同时要求“原创”,不能抄袭。否则一经核实将严肃处理。

对于这些截图,微信团队没有给予正式回应。但网络上关于微信付费阅读的讨论已经有了热度。

要金钱还是要传播力

“我在想的是,如果有人愿意为我的这篇文章付费,就算是每人1元钱,只要有39人阅读并且付费,那么,我这杯39元的咖啡,就是39名读者为我买的。我将心怀感激,并竭尽所能写出更好的文章,取悦我的读者。”谈到是不是该为微信阅读买单时,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这样写道。

与刘兴亮的看法相似,互联网评论人士罗超认为,未来微信就是一个“内容分发平台”,它可以从内容开发者那里分成,这让微信在商业化上有巨大前景。“此前微信探索表情付费等模式,更像是投石问路,微信公众平台内容付费,才是大招。”

而与此有不同见解的是,有自媒体人士认为,微信加入付费阅读对原创者来说,能很好改善生存状态,但也会产生新问题:原创者到底是追求金钱还是追求传播力?因为一旦内容付费阅读后,必然在内容传播方面受到很大影响。

“在免费的情况下,现在很多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我都不愿意点开。如果将来改成付费了,那我估计阅读的兴趣可能就更下降了,除非是特别喜欢的作者或很感兴趣的内容才会点开看。”采访中,微信使用者东云表示,假如未来碰到阅读付费的情况,他就会先做判断再点开,但他又很担心标题党会忽悠人,以至于“付了费”又没有看到有料的东西。

有偿阅读或迎春天

不过,不管未来微信付费阅读的接受度如何,大多数互联网专业人士认为,有偿阅读都会成为未来互联网经济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杭敏认为,微信公众号开启付费订阅功能是微信多元化商业模式的必经之路。而付费订阅能否持久有效地运行关键在于内容的专业性与对用户黏性的准确把握。同时,从盈利模式的角度讲,微信还需要开发更多更稳定的模式和收入来源;而开启订阅模式后,对内容资源的独特性与专业性等将有更高的要求。

此前,果壳首席执行官姬十三也曾公开表示,知识盈余作为共享经济下的虚拟价值,以前很难被定价,但现在却可以明码标价出售。“认知盈余变现即将爆发”。业内观察人士指出,知识付费在2016年已经取得了爆发式的增长,而随着微信的入场,知识付费或将迎来春天。

不过,也有观察人士指出,国内消费者付费获取知识或者技巧的消费习惯仍然处在培育期,关键仍然在于内容的不可替代性,要让用户获得无法从其他平台获得的差异性信息与体验,付费习惯才有可能形成。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