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找点儿钱来花花,把被骗的钱赚回来,没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近日,在看守所里,汪华在检察官的讯问下泣不成声。他本想在毕业前夕创业,不料却在生财之道上走了歪路:利用高利贷骗取他人钱财并挥霍一空。永川区检察院以集资诈骗罪对汪华提起公诉,汪华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1个月。 网贷被骗,他起了“骗人”心思 汪华是山东省某高校的大四学生。2015年7月,他通过一个名叫“借条”的网络借贷方式进行“放贷”时,被骗去近6000元。 这次被骗让汪华非常郁闷,他想通过其他方式把钱赚回来。2015年8月,汪华的一位网友给他发消息,意思是把钱给他去投资,他能支付高额利息。汪华突然“脑洞一开”,想到毕业前也没事做,刚好可以学这个方法赚钱。于是,汪华建立了一个名叫“小贷”的QQ群,他在群里发布消息:你们有钱全投给我,我来给大家做投资,把钱放款给别人,我给你们出利息,一周返还本金及20%利息。 高利息回报让不少学生动心,陆续有人给汪华投钱。 自建QQ群,成员近半大学生 面对汪华提出的如此高的利息诱惑,也有人提出了质疑。此时,前期的投资人反馈自己得到高额“回报”,顿时群中还在观望的人都相信汪华具有经济实力和投资渠道,主动向他投资。永川区某高校大三学生高亮在汪华处持续投资,并准时收到回报。自以为赚得人生中第一桶金的他将消息又传给同学林超,林超受到高利息的诱惑,也在汪华处投资,并将消息告知他人。 正是因为网友之间的来回介绍,汪华的QQ群友一度发展到30多人,投资的网友涉及山东、广东、贵州、重庆等多个省市,而在最终认定的受害人中,五成都是在校大学生。 资金链断裂,“庞氏骗局”破产 收到网友打来的资金,汪华并没有拿去投资。他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将一部分资金用来支付产生的高额利息,另一部分则用于购买机票、旅游等进行消费。2015年11月,一位网友撤去大量资金,这直接导致汪华的资金链断裂。至此,汪华精心策划的高利息投资即“庞氏骗局”也就破产了。 去年4月,被人举报的汪华被当地公安机关抓获。 经审查,汪华在诈骗过程中自己消费6万余元,其余资金均用于返还投资人本金和利息。案发前,汪华的家人帮他向投资人返还资金35万余元,但案发后仍欠款13万余元。据了解,仅三四个月时间,汪华网络资金账户上与投资人往复回投产生的资金流水总账已达千万元。 到案后,汪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因他是在校大学生,系初犯,法院作出有期徒刑11个月的判决。 承办检察官提醒,放“高利贷”本身就已触犯刑律,在校大学生一定要认清楚高利贷带来的危害。要做到“三不”:一是“不能骗”,不能用高利贷的名义进行诈骗;二是“不要借”,要控制自己的消费水平,养成健康的消费习惯,不借高利贷;三是“不要投”,提高警惕,不要相信他人高利息的诱惑而借款投资,最终造成财物损失。(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
相关阅读:
- [ 04-08]五旬大妈假扮空姐诈骗小伙钱财 对方3年后才发现
- [ 04-08]莆田涵江发生多起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案 一嫌疑人被抓获
- [ 04-07]帮电信诈骗犯办卡转移61万 男子获利4200元获刑
- [ 04-07]男子诈骗过程中爱上受害者 被抓时称“终于解脱”
- [ 04-06]河南通报电信网络犯罪案例 冒充老板诈骗下属获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