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个人征信报告未设“灰名单” 频繁查询可能增加房贷过审难度

2017-04-08 21:47:01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陈勍   我来说两句

随着京城房贷新政“认房认贷又认离”,不少市民开始高度关注自己的个人征信记录。记者从央行了解到,每人每年有2次免费查询个人征信的机会,全北京有43个网点可自助查询。对于个人征信报告设“灰名单”的网上传言,央行营管部明确予以否认。不过,业内人士提醒,过于密集的征信查询可能增加房贷申请通过银行审核的难度。

不良记录来自信用卡逾期

市民王先生拥有多张信用卡,每个月领工资后不立刻还款,而是在信用卡免息期内去买基金或消费,等到免息前两天再把基金赎回还款。这样既赚了收益又赚了信用卡积分。但时间一长,他时常记不住自己几张卡的还款日期,经常把一张信用卡里的钱套现出来,还另外一张到期的卡,通过“以卡养卡”来“拆东墙补西墙”。今年他想申请贷款买房,却被告知信用有“污点”。因为他的个人信用报告显示,有多次不良还款记录。

据央行营管部介绍,个人信用报告主要包括五类信息:个人基本信息、信贷信息、电信缴费类非金融负债信息、欠税及行政执法类公共信息、查询信息。其中,不良信息主要包括违约信息、欠税信息、法院和行政处罚信息。

“个人信用报告里影响最大的就是信用卡逾期记录和房贷记录,据以往经验,99%的问题出现在信用卡上。”一位房屋中介告诉记者,“不少人压根儿就不知道还有个人信用报告这回事儿,都是办贷款或信用卡时才知道。”

在房贷收紧的情况下,如果短期内有买房打算的,最好近期不要申请新的信用卡。在银行看来,信用卡多无疑会占用一部分还款能力。因此,市民不妨给银行卡“瘦身”,有一至两张还款记录良好的信用卡就够了,这样信用记录会更干净。

消除房贷记录不可能

不少市民手头有闲置不用的“僵尸卡”,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拖欠银行年费未缴,导致贷款申请困难。对此,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介绍,“现在有些银行可以配合开具非恶意逾期证明,去掉信用卡逾期记录,比如不小心逾期了100元没还。但消除房贷记录是不可能的,不要相信那些不靠谱的网上宣传,风险极大。”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透露,个人住房贷款从前期申请到每月还款记录,数据信息量大并且时间跨度长,很难在系统中彻底清除。而且楼市调控风声紧,银行也不敢冒顶风作案的高风险。

据央行《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而在实际贷款审核中,银行主要是看两年内的信用情况。

融360征信分析师宋璨提醒市民,为了避免产生信用污点,不宜申请过多小额贷款产品,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还款习惯,并按时缴纳水、电、燃气、暖气费等。

半年累计查询不超过6次

那么,个人信用报告查多了会进“灰名单”影响贷款吗?

央行营管部回应,央行征信系统信息供商业银行等各类信息使用者参考,个人信用报告不是征信黑名单或灰名单,征信系统也没有黑名单、灰名单之类的设定。个人信用报告可以体现该申请人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负债情况及其还款情况,但不得采集收入、存款、有价证券等信息。以个人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为例,商业银行会根据自身信贷业务标准和申请条件,参考个人信用报告,做出自己的判断。比如,商业银行在拒绝业务时,会说申请人综合评价没达到标准,信贷员口语化说法是“信用不良”,但此“信用不良”不等于个人信用报告一定有不良记录。

宋璨分析,个人查询征信需要掌握一个度,如半年累计查询不要超过6次,否则会增加贷前审核难度。在他看来,频繁查询征信记录的行为显示存在还款风险,为保险起见,贷款公司会对这部分用户拒贷或是降额。

目前,居民拿着自己的二代身份证,可以通过柜台、自助设备、商业银行网银和征信中心官网四种方式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每人每年可2次免费查询。超过2次的,每次收取10元。全北京总共有43处网点设有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设备,除了复兴门、朝阳门、中关村等商业区,通州、房山、顺义、延庆、昌平、密云也有网点可以查询。

需要注意的是,信用报告查询不要轻易委托他人,有可能会被盗用身份信息违规办理信用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