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作协主席郭文斌在山东省首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验交流大会上作主题演讲。 秋歌 摄 中新网济南4月26日电(曾洁秋歌) “小白兔白又白”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哪一个更适合中国启蒙教育呢?从事中华传统文化研究多年的作家郭文斌认为,以整体观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重回当代社会主流价值体系。 山东省首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验交流大会22至23日在济南召开。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传统文化工作者在孔孟故里交流对话。与会者对如何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宁夏回族自治区作协主席郭文斌在开幕式主题演讲之后就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26日中新网记者专访了郭文斌。郭文斌结合他三年来给央视一百八十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做文字统筹的经历,从儿童的启蒙教育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老年养慧”,郭文斌介绍说,中国传统教育是终身教育,是生活一体化教育。一定意义上讲,生活是教育的手段,因为只有教育才能使生命晋级。而现代社会的教育观念趋向功利化,让本该唤醒本性、开发良知、提高人的生命力、幸福力的教育成了物质生活的手段,导致中国传统教育重视的心性教育、道德教育失落,从而引发较多社会问题。他认为,教育亟需改革。改革要从中国古代非常完善的私塾家学、书院家学、贡院国学、寺院道学、戏剧社学大教育系统吸取经验。 郭文斌认为,传统教育首先进行生命安全性建设。对于生命来讲,安全性要远比效率性更重要。 郭文斌特别强调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当前的启蒙教育既没有很好承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也没有很好继承传统蒙学优势。养成近天性,习惯成自然。文化传承一定要从童年开始,否则就会发生“断代”现象,也会出现“断根”现象。北大教授调查发现北大学生40%有“空心现象”,不少大学生有轻生现象,包括“钱学森之问”,有多种原因,但没有扎下蒙学之根,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千字文》、《百家姓》等延续千年的中国蒙学经典浓缩了中华民族的无尽智慧,应当重回幼儿书桌。 郭文斌强烈建议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回当代社会价值体系,并且要成为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落实到孝道、师道建设,特别要落实到家风、学风、作风建设,最终要落实到“从我做起”,先正己,再化人。只有如此,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建设力、和谐力。 郭文斌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像空气和阳光一样,不存在过时的问题。通过多年的实践,他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具有巨大“能量”的载体,是当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但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他认为,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更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轴,寻找人类文化的最大公约数。为此,他除了协助央视拍摄中华文化传承工程《记住乡愁》,被中宣部领导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接地气的精品力作,还致力于传统节日的影视转化、动漫转化、音频转化、舞台转化;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在中华书局出版的《醒来》一书中,他运用西方心理学家霍金斯的“能量层级”学说对中华传统文化做了系统的分析,有力地证明了东方智慧的前瞻性、合理性、科学性、适用性,实践证明对现代焦虑和抑郁有很好的释缓作用,受到了广大读者欢迎,一印再印。 作为中国文坛十分活跃的一名作家,郭文斌非常注重在其著作中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他用十二年时间创作了以中华传统节日为内容的长篇小说《农历》,获得“茅盾文学奖”提名,在最后一轮投票中排名第七,目前已经7次重印。其中《端午》一章作为短篇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获得“鲁迅文学奖”。他以孔子、传统节日、传统教育为阐释对象的文化随笔集《寻找安详》被中华书局推出后已经12次重印。鉴于此,中华书局为他出版了精装八卷本《郭文斌精选集》,被翻译到多个国家。 为了证明中华文化的生命力,郭文斌还长期开设中华文化实验课程,并以志愿者的身份到全国演讲,深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广泛收集数据。他对圣人故里推进传统文化充满敬意,支持“孝行天下”空中道德讲堂开展活动,鼓励威海进行“君子之风”建设,和孔子基金会、山东教育电视台深度合作,开发系列课程;他尤其关注齐鲁大地的教育改革,多次到东营、淄博等地给教育局组织的校长和教育骨干培训班授课,一讲就是两三天,随之大量捐赠他的著作;激励相关教育部门进行心性教育、道德教育、知识教育、伎艺教育、技能教育全面发展的整体性教育实践;在他和同道们的鼓励下,经过几年的艰苦筹备,旨在为中国整体性教育探索一条新路的公益性规模性烟台丰金国学学校今年九月正式面向全国招生。 |
相关阅读:
- [ 04-25]致敬中华传统文化莆院学子举办汉服文化沙龙
- [ 04-24]晋安区启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 [ 04-24]台湾姑娘与她的"闽南情结":传统文化必须融入生活
- [ 04-2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世界读书日”首发
- [ 04-21]守护好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文脉——雄安新区踏访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