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25日电(刘文婷)从1984年至2017年的这33年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由高峰时期的487类缩减至如今的38类,降幅缩减率高达92%;特别是2015年以来,取消、转认证、权限下放幅度达50%;发证收费全部取消,预计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2亿元……凭借这几个亮眼的数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以堪称“改头换面”的改革表明2017年注定是关键且不平凡的一年。 坚持放管结合、并重,质检总局探索精简规范行政许可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自1984年建立实施以来,一直发挥着加强产品源头监管的作用。作为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工作的主管部门,质检总局将这项制度改革作为全面深化质检改革的突破口,在改革过程中,坚持放管结合、并重,做到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该转认证的转认证,该简化的简化,该管住的管住。 2015年8月,质检总局制定了《关于深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了“三个最大限度”,即最大限度取消审批项目、最大限度下放审批权限、最大限度优化审批程序。 2017年5月,质检总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产品全面质量监管的意见》,提出质检系统作为质量主管部门,要一手抓全面提高质量,一手抓加强全面质量监管,切实做到放管结合,实现监管对象全覆盖。 2017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和试行简化审批程序的决定》,大幅调整了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提出对质量安全风险低、能通过事后监管保障质量安全的19类产品,取消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下放8类产品由省级质监部门审批发证;将电热毯、摩托车乘员头盔和助力车转为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 自2017年8月1日起,质检总局则在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广东6个省(市)对省级发证的17种产品,试行简化两个关键审批程序,一是将发证机关发证前产品检验,改为由企业提供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企业平均取证时间可再压缩40%;二是实施“先证后核”,企业提交申请并作出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承诺后,经形式审查合格的,实行先领取生产许可证组织生产、后接受现场审查的优化措施。 在“放”开事前的同时,质检总局多措并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质检总局副局长李元平表示,质检总局既注重“放活”,也坚持放管结合并重,严格质量标准、严格监督抽查、严格缺陷产品召回、严格质量问题整治。“我们会持续用好监督抽查这个‘利器’,扩大抽查覆盖面,加大抽查频次,尤其是对此次取消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开展全覆盖监督抽查。” 企业省时省事省心省钱 改革红利全面释放 “节约检验时间将近1个月,减少费用2万元,企业省时省事省心省钱,这次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是值得推广的制度创新!”作为上海第一家取得“一企一证”的“吃螃蟹者”,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旭海回忆称,该公司于3月14日收到上海质监局颁发的全国首张含多个类别产品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只需一次申请、一次审批,就能多个类别产品的生产许可证“一网打尽”。 陶旭海说,“过去我们公司申请的三大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从网上申请、实地核查、产品检验到最终发证,通常需要3个月时间,前期办证的准备过程复杂到令人头疼。”如今改革不仅简化了审批流程,还将发证机关发证前产品检验改为企业自主提交检验报告,企业申请材料明显减少,“三证合一”的实际审批时间也由改革前的30个工作日减至15个工作日。 根据我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发证前对企业的审查主要分两步,一是实地核查,二是产品检验。各项制约发证速度的环节中,恰恰是实地核查后的产品检验环节最耗时。据了解,上海质监局在自贸试验区试点“告知承诺审批”、“一企一证”。改革后,取消了发证前的产品检验环节,对生产许可证到期申请延续的企业,只要提供区级市场监管局出具的相应证明、产品品种结论为合格的检验报告和企业自主承诺书,即可直接发证,企业办事效率大大提升。据统计,每家企业可节约产品检验时间17天至47天,节约成本700元至5万余元,这对目前上海市610家省级发证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来说,是不小的实惠。 给企业“减负”的表面,背后也是对监管部门以及企业自身的“增压”。 位于江苏宿迁市的易鼎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致力于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专用金具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企业,同样也因此次改革受益许多,成为宿迁市第一批取消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之一。 “要知道,作为成立不足十年的小微企业,申请生产许可证是决定我们能否生产产品的大事情。”易鼎电力董事长仝娜坦言,2011年因公司名称变动需更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时,因等待换证时间停工整整一个月,直接导致损失300至500万元。“对于我们这样的小微企业,即使好不容易花精力拿到订单,也会因为一日停工而损失惨重。” 如今,仝娜的烦恼得以化解。令她喜出望外的是,今年6月得知他们公司产品所需的生产许可证纳入暂停行使类,7月作出产品质量承诺,之后在宿迁生产新产品就不需要办许可证了。她表示,取消许可证之后,将省下更多人力、财力和时间用于加强产品的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打造企业品牌,增强在整个行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她说:“‘松绑’并不会意味着我们会降低产品质量,政府给企业减负会大力鼓励我们继续培育工匠精神,努力在专业领域内精益求精。”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