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及荷兰、法国、英国、德国等欧洲多国的“毒鸡蛋”事件尚未平息,警钟仍在长鸣。一个多月来,欧洲人对问题鸡蛋中含有的对人体有害的杀虫剂“氟虫腈”不再陌生,也想起了过去一些年让他们防不胜防的“马肉风波”“假酒风波”“毒饲料事件”。欧洲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无疑是全球最好的,但为什么也问题不断?不景气的经济、被拉长的“食物生产链”、求价廉而忽视“物美”的消费者心理交织在一起,是不是给了不法商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机会呢? 德国:上万家饲料企业只有200人监管 在德国,本土食品被称为标准最高的“德国制造”。“从农场到餐桌,保证食品安全”,这是德国政府部门对消费者的承诺。但过去五六年,德国餐桌上还是出现很多安全隐患,如导致数千家农场关闭的二恶英“毒饲料事件”、“问题马肉丑闻”以及市场上销售的被有害油脂和细菌污染的婴儿奶粉、除草剂草甘膦含量严重超标的啤酒。今年,德国消费者保护组织“食品观察”还宣称,巴伐利亚几家大型连锁面包房年检时居然发现霉菌和老鼠。《环球时报》记者印象最深的是2011年5月,德国“毒豆芽”导致4000多人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约50人不治身亡。疫情蔓延欧洲9国。本来喜欢把豆芽和果蔬一起拌成沙拉的德国人,开始为“哪个地方是毒豆芽的来源”争吵不休。 谈起这次影响欧洲多国的“毒鸡蛋”事件,柏林退休教师约翰娜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德国电视里经常播放外国食品怎么不安全,想不到现在连德国也不安全了。她认为,现在德国和欧洲的奸商越来越多,为了牟利以次充好,不再把消费者的健康当回事。在相关报道后面,记者还看到有网民留言戏称:“德国和欧洲现在每个月都有食品丑闻,我们对不卫生食品的免疫能力也提高了!”毫不夸张,出于对食品安全的放心,过去德国人缺少自我防范意识,如买来蔬菜水果不洗直接吃、直接喝自来水、用面包夹生肉糜吃。每当记者提醒德国朋友不要生吃时,都会被顶回来:“德国人几十年都这么吃。这里不是中国。” 德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专家相对客观得多。德国消费者保护组织食品专家安内特·莱辛贝格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德国许多食品残留农药过量,这不仅有人为的因素,还受工业化、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比如在食品加工环节上,德国一些食品厂家的员工直接用手加工和接触食品,有的还不戴工作帽。由于人手不够,一些人带病工作。同时,德国检查人员明显不足。德国消费者保护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德国每年只有四成食品企业接受检查。目前,德国仅有约3000名食品安全监督员负责对餐馆、宾馆、食堂进行抽查。德国有几万家动物饲料企业,而相关监管人员不足200人。 谈到欧洲食品来源的多样化,安内特表示:“如果某类食品或农产品单独从哪国进口,比如土耳其、智利或中国,反而比较容易监管,因为出了问题可以直接找到生产商。最难监管的就是全球化生产的食品,如德国的草莓酸奶——乳酸菌来自德国北部,又在南方进一步处理,而草莓来自波兰种植园,其他成分又来自荷兰,最后总部在杜塞尔多夫的公司又将产地标为巴伐利亚。还有,德国的一些产品还到非洲加工,再转运回国内,因为非洲的人力成本低。” “食品安全已经是欧洲复杂的社会问题。”德国柏林农业政策专家托比亚斯·帕西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欧洲的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已蔓延到食品领域。许多国际食品造假集团来到欧洲。由于担心食品安全,欧洲出现有机食品热。2015年,欧洲有机农产品市场规模接近300亿欧元,其中德国人消费了86亿欧元。但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更多欧洲人还是希望“价廉物美”,问题是“价廉”有了,但牺牲了“物美”。据托比亚斯介绍,100年前,多数欧洲国家的家庭把约半数工资花在购买食品上,但最新的统计是,目前食品消费只占到欧洲家庭支出的10%—20%左右。他认为,这是一种“倒退”,但反映的是欧洲国家贫富不均,特别是贫穷阶层增加的现实。 托比亚斯认为,食品安全是全球性问题,欧洲的问题尽管越来越多,但其机制仍是全球最好的。欧洲国家应当坚持不懈地以“零容忍”的态度和措施对待食品安全问题,加强监督抽检,尤其是全球化产品。【环球时报驻德国、法国、英国特约记者青木 姚蒙 纪双城】 |
相关阅读:
- [ 08-10]新闻分析:“毒鸡蛋”风波凸显欧盟食品安全漏洞
- [ 08-09]“毒鸡蛋”或扩散至欧洲七国 食品安全问题再暴露
- [ 08-04]德国“毒鸡蛋”食品安全事件已波及12个州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