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合作抗击疫情 聚焦共同发展——中国国际发展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1-10-27 作者:王宾、孙楠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 题:合作抗击疫情 聚焦共同发展——中国国际发展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华社记者王宾、孙楠

实施数千个成套和物资援助项目,开展上万个技术合作和人力资源开发项目,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各类人员40多万人次,2021年以来对外提供超15亿剂新冠疫苗……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26日举行发布会,介绍中国抗疫援助及国际发展合作情况。发布会上,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有关负责人表示,1950年以来,中方已向160多个国家提供了各种类型的援助,未来,中国将以健康为优先、绿色为重点、民生为要旨、多边主义为引领,推动国际发展合作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抗疫援助解急难:今年已对外提供超过15亿剂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2.4亿,死亡病例已达490余万。抗击疫情,仍是国际社会当前面临的最紧迫任务。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署长罗照辉说,中国不仅实现抗疫斗争和经济恢复“双领先”,还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长、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今年以来,中国已经向106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15亿剂疫苗,为防控疫情、引领抗疫国际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及时启动“抗疫紧急支持计划”,协调各方紧急向疫情大幅反弹的南亚、东南亚多国提供救急物资,定向向缅甸北部地区提供紧急疫苗和抗疫物资援助,推动防疫关口前移……罗照辉在介绍对周边国家抗疫援助时表示,中方及时、高效的抗疫援助,为相关国家保障民众生命安全、降低财产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策应了国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大局,让中国同周边的传统友好、民间友好得到进一步升华。

针对中国疫苗安全性有效性问题,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邓波清表示,从科学角度看,世界卫生组织已将中国国药和科兴疫苗列入紧急使用清单,这是国际权威组织从专业角度给予的认可;从实践看,中国国内大范围接种,让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充分验证,国际上对中国疫苗充满信心,国际科学研究和各国的临床数据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发展合作惠民生:将积极开展气变环保项目

从杂交水稻到菌草种植,从青蒿素到新冠疫苗……数十年来,一张张中国对外援助的“名片”,书写了中国助力各国共同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的生动故事。

中老铁路、匈塞铁路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中欧班列全年开行数量和货物运量同比增长50%和56%;中国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8.3%……邓波清表示,疫情期间,共建“一带一路”不但没有按下“暂停键”,反而逆势前行,各国参与“一带一路”热情依然高涨,携手推进全球发展合作事业意愿依然强烈。

气候变化是大自然对人类敲响的警钟。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张茂于说,近8年来,中方共实施应对气变援外项目200多个,包括巴基斯坦国会大厦太阳能供电项目等约70个减缓气变类项目和应对尼泊尔洪灾、斐济飓风等约150个适应气变类项目。

“中方将积极开展气变环保项目,做优做精光伏、沼气、水电站等清洁能源和防治荒漠化的项目,并将加强援外项目环保、气变因素的评估,推动成套项目向‘气候友好型’转型。”张茂于说。

多边合作显优势:对国际发展三方合作持积极开放态度

近年来,中国在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下,与联合国多个组织开展合作,在50多个国家实施粮食援助、灾后重建、难民救助、妇幼卫生等领域的发展合作项目。中方与瑞士、葡萄牙、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共同围绕农业、卫生等民生领域,实施符合受援方需求的三方合作项目。

“下一步,中方愿意继续以开放务实的态度,积极探讨开展三方合作,鼓励私营部门、民间团体、慈善机构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国际发展合作注入新的动力。”张茂于说。

三年多以前,中国政府专门组建了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为促进对外发展合作提质升级提供了重要机制保障。罗照辉表示,中国国际发展合作在加强和国际接轨,加快由双边援助向多边合作转型。

罗照辉表示,下一步,中国的对外援助和国际发展合作,将以健康为优先,全力支持抗疫国际合作;以绿色为重点,不断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以民生为要旨,积极助力全球经济复苏;以多边主义为引领,持续优化发展合作领域全球治理。

关键词:1950年,疫苗,中方,名片,新冠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