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娱乐_ / 福建娱玩 / 正文

闽剧振兴好戏不断

2024-06-20 13:11 新华社 责任编辑:赵睿

三坊七巷衣锦坊,古雅的水榭戏台上,《牡丹亭》选段如泣如诉、情意绵绵;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古韵今风交汇的非遗展示馆里,《林则徐充军》选段唱腔忧愤、慷慨激昂……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闽剧“邂逅”福州古厝,勾画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闽剧,又称福州戏,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中国戏曲剧种,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世纪80年代,缺人、缺钱、缺优秀剧本的困境,让闽剧陷入发展低谷。福建省第16届、第17届戏剧会演上,福州竟没有一台闽剧入选。到上世纪90年代,福州市从软硬件、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振兴闽剧。进入新时代,闽剧发展迎来新的春天,“老树”又发“新芽”。

福州闽剧院新编古装闽剧《过崖记》,讲述了因一名囚犯英勇救人而引发的关于人性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拷问,以闽剧艺术的美学特质,通过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设置,引发观众共鸣。今年3月,该剧亮相北京梅兰芳大剧院,赢得满堂彩。

“一方面突出闽剧特色,另一方面在剧本创作、舞台和音乐设计、演出等各个环节努力创新,区别于偏重叙述故事的传统老戏,《过崖记》更注重呈现人物内心的纠结和挣扎。”福州闽剧院院长、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主任杨东说。

《过崖记》大放异彩,是近年来闽剧好戏不断的缩影。杨东表示:“闽剧发展要与时代同步伐,要以守正创新为己任,要用明德引领风尚。”

对闽剧固有的音乐形式、曲牌、唱腔韵味,要传承保护好。比如,闽剧演出之前,大多会加演一小出《女加冠》折子戏,曲牌为《双贵子》,取其喜庆吉祥之意,很受观众青睐。

适应观众审美需求的变化,在剧本制作、舞台呈现等方面进行创新。比如,故事结尾从早前多为封闭式大结局,到如今更多采用开放式结尾,给观众以遐想空间;剧目时长从早先一场平均约4小时压缩到约2小时,对声光电等舞美手段加以运用,给观众更好的观演体验。

唤醒剧种的当代价值,让闽剧“火出圈”。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周虹说,省实验闽剧院创新推出“元宇宙全息仓”“AI剧院游”“数字人闽韵游记”等多样化的传播宣传模式,让更多人认识闽剧,还与福建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了首部闽剧电影《双蝶扇》。

强化顶层设计,厚植发展沃土。作为闽剧发源地的福州,在2021年11月起施行《福州市闽剧保护规定》,为闽剧发展提供强有力法治保障。

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朱寿良介绍,2021年至2023年,福州市累计下达各类资金近6000万元,用于开展闽剧剧目创排、人才培养、场馆设施建设、历史资料收集等工作。

一批名剧目、名演员的接续涌现,成为闽剧振兴的有力注脚。闽剧《过崖记》《马江魂》荣获福建省第十届百花文艺奖二等奖,《过崖记》还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1993年至今,共有5名闽剧演员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福州的城市精神,脱胎于此的闽剧同样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这样的特质为闽剧发展注入了不竭的生命力。”杨东说,“闽剧振兴,还在路上。”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